加拿大便利店巨头ACT撤回对7-11母公司Seven&i控股的收购提案,意味着7-11失去了通过外部资本快速转型的捷径。面对股东期待、加盟商焦虑以及竞争压力,7-11正面临无退路的境地。
数据显示,7-11日本公司2025财年第一季度营收下降0.7%,营业利润下滑11.0%,已连续五个季度负增长。尽管在日均销售额上仍领先,但与2019年相比,7-11增长率仅为5%,低于全家和罗森的8%。
在最新“2030财年中期战略说明会”上,7&i新任社长史蒂文·海斯·戴卡斯承认公司因长期成功滋生自满,导致安于现状。公司计划到2030财年实现营业收益11.3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497亿),EBITDA 1.3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32亿),分别较2024财年预测增长13%和44%。
7&i将重新划分控股公司与事业公司职能,子公司获得更大决策自由度,以提升运营效率。公司计划在日本净增约1000家便利店,投资3000亿日元对5000家门店进行升级改造,每家门店年均销售增长目标为2%。
北美市场方面,公司将新开1300家门店,扩充高利润率自有品牌商品,并扩展“7NOW”即时配送服务,年均销售增长目标为2.4%。此外,公司将通过专注主业和组织精简,将销售管理费用从810亿日元削减一半,并加快数字化转型。
目前,7-11已在日本首都圈和关西地区约10家店铺展开改装,目标2025年内完成100家,2027年完成500家改装。改装费用由总部承担,部分店铺需停业1-2天,这是10年来首次同等规模的改装。
具体改装措施包括将6-7米长的收银台延长至8.4米,调整货架布局,缩减员工休息室和库存区面积,增设现冲咖啡、炸鸡、面包、烘焙点心、现制饮品等商品展示柜。杂志货架从5个减至2个,腾出空间用于日用品陈列,并增设“7-11Premium”冷冻食品和零食专柜。
公司董事竹井浩树表示,公司需持续创造价值,优化商品布局以提升客流量和销售额。日本社长阿久津知洋坦言,与竞争对手相比,消费者认为7-11在商品结构上存在不足。数据显示,5月份既有店铺销售中,罗森同比增长4.9%,全家增长2.9%,而7-11基本持平。
尽管面临挑战,7-11仍具备强大供应链优势,拥有170家专用工厂,单店日均销售额仍比罗森和全家高出20%以上。然而,日本便利店市场已高度饱和,新增门店可能面临分流问题。业内人士质疑新开门店的可行性。
顾客和加盟商对7-11的反馈比销售数据更严厉,因其承载更高期待。由于对自身竞争力过于自信,公司在顾客心理洞察和应对措施上有所滞后。组织变革执行难度较大,戴卡斯坦承7&i还不是真正的全球化公司,人才短缺问题突出。
决策权下放等去中心化变革在理论上有优势,但实际执行中易遇利益冲突和文化阻力。时间维度上,公司需尽快展现业绩改善。分析师指出,7-11已进入“用数字证明成果”阶段。
行业趋势显示,日本便利店正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竞争,为重新洗牌带来机会。若7-11能利用供应链和品牌优势,找到可持续模式,仍有希望重回正轨。
创始人铃木敏文曾说,真正的竞争对手是“顾客”。只有不断超越顾客期待,才能在变化中保持领先。背水一战虽带来紧迫压力,但真正胜利需更快反应速度、更精准顾客洞察及实质改变。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