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海尔在郑州发布三大突破性空调技术成果,宣告正式进入AI空调时代。而就在7月底,海尔系高管持股平台——青岛海创合肆管理咨询企业发生工商信息变更,显示海尔集团创始人张瑞敏从出资人名单中退出。
据了解,今年6月以来,张瑞敏出现多次职务变化,先后卸任海尔系多家投资平台。如今活跃在公众视线面前的是在今年初火了一把的“网红企业家”周云杰,这位新海尔代言人也于近期带队,与刚刚成立的央企中国长安汽车开展新业务洽谈。
海尔曾与长虹、格力、美的、创维等一批以家电业起家的企业同台竞技,这些企业如今都已步入多元化业务的成熟期。不过在大多老牌制造业企业陷入种种困境之际,海尔总能够破局。即便是海尔作为一家4000亿销售额的公司,现今也免不了面临冰洗增长乏力、海外市场遇挫等困境,尤其是近期,在被监管处于高达235万罚单并创行业近三年单次处罚最高纪录之后,海尔消金也因大量投诉被推上舆论风波风口。
周云杰曾用“三个海尔”,即世界的海尔、进化的海尔、生态的海尔,回答了“海尔是什么、为什么以及将来要做什么”。海尔集团目前的业务板块大致形成了智慧住居生态(主要为海尔智家,经营家电产品)、大健康产业(如盈康)以及数字经济生态(如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
海尔在不断跨界并购构建多产业链版图。作为最早出海并走向全球化的企业,如今总结下来,海尔的狂飙倒并非追求品牌大统一,而是通过“渐进式参股-技术合作-全资控股”的三步策略来实现。以当年与日本三洋的结盟为例,从此前始于2002年合资建厂,到历经9年磨合才完成收购,海尔几乎是先借助资金、技术完成融入,再进而形成扩张。
2016年,海尔还以55.8亿美元收购GE家电业务,成为当时海尔并购史最大的买卖。2022年,海尔125亿入股的上海莱士是血制品龙头,基于它,海尔开始以海尔生物、盈康生命布局大健康。此后,公开数据显示,海尔25亿收购新时达,是进军机器人赛道,并还搭建创投平台,通过海尔资本、海创汇等平台孵化年轻潜力公司。
就近的2025年,海尔集团又耗资130亿收购了汽车之家,收购完成后,海尔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数量将达到8家,总市值超3500亿元。此外,海尔还持股多家金融属性的企业。这意味着在金融领域,海尔也早有布局。某种程度上,金融业务可以为集团带来新的收入来源增量,也为其整体生态系统的构建提供了重要支撑。
海尔智家在2024年营收超过2800亿,超过集团收入70%,因此,主力业务对整个集团至关重要,也正是在此核心业务领域,海尔的挑战同时存在。仅从单一视角的经营成绩看,海尔的业绩的确只能用亮眼来形容,比如,此前的2025年第一季度,海尔集团的海尔智家营业收入791.18亿元,同比增长10.06%(调整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4.87亿元,同比增长15.09%(调整后)。
不过横向对比看,其表现可能就不能盲目过于乐观了。作为上市家电企业TOP3,一季度海尔智家营收增速垫底,10.06%的增速低于美的和格力,净利润绝对值和增速亦落后其前两者。业务板块上,海尔亦存在需要突破的赛道,以家电中的核心品类空调为例,一季度海尔目前在国内空调领域份额19.2%。
但把时间拉长看,2024年为例,海尔智家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859.81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4.2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7.41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12.9%,作为对比,2023年海尔智家营收同比增长7.3%,净利润同比增长13.3%,2024年营收、利润增速均下滑。
核心家电产品上,2024年,海尔公司冰洗两类产品收入分别为832.41亿元、630.28亿元,同比增速仅为1.96%、2.87%,增速有一定放缓,与2023年相比,并存在分别下滑了3.2个百分点、3.28个百分点的现象。
即便是在海外市场方面,营收增速亦存在承压情况,比如,2024年海外市场实现收入1438.14亿元,同比增长5.43%,而此前2021-2023年,增速分别为13%、10.3%、7.6%,下滑趋势明显。北美市场作为其海外第一大市场,2024年收入为795.29亿元,同比下滑0.3%,出现收入下滑的态势。
再细一点深入到高端品牌方面,卡萨帝虽表现强劲并带来一定增量,却同样也难掩其中的隐忧。据金融界此前报道,卡萨帝在一些地方存在“区域销量不均、部分门店亏损运营、频出的质量问题、价盘持续失守”等问题,持续考验着海尔高端化的可持续能力。
即便在AI领域,海尔亦在不断创新,但从行业视角看,该领域与汽车、智能手机不同,行业尚缺乏现象级AI家电产品,AI冰箱、AI空调更多还停留在营销层面,用户的认知度恐还达不到诸如变频技术、独特温控技术那么高,为之付费的意愿度更不明确。
在生态这件事上,海尔持续布局多年,最新的动作是,把目光瞄准了“车家互联”。上月,周云杰带队赶赴重庆与长安签署协议,以开展在多个领域的合作。考虑到此前海尔已经收购过汽车之家和卡泰驰,日渐具备在“汽车数据”方面的平台生态以及行业洞察及线上线下综合服务能力。
大背景是,家电行业增长瓶颈和日渐饱和是现实,且这几年消费电子行业与汽车行业在工艺制造、产品定义、用户体验等方面融合度越来越深。产业潜力肉眼可见,在海尔之前也早有探路者。面对这块大蛋糕,海尔自然也就不甘落后,问题在于,抛开天然的智能家居产品提供商的身份外,海尔过去的竞争力适合在这一新赛道吗?
从目前海尔具备的用户基础优势、产品技术迭代优势和生态协同整合优势看,貌似是具备的。以技术为例,海尔曾在7月25日发布三翼鸟,打造行业首个车家互联生态开放平台UHomeCar,据介绍,该平台能打破传统车家互联单向控制指令、单一设备交互局限,通过协议标准化、功能集标准化和决策模型标准化的“人车家三位一体”架构,确保数据高效互联。
当然,新赛道也就意味着新盲区和挑战。一方面,人车家领域虽不如传统家电赛道充满各式各样的玩家,但海尔所面对的,既有美的这种老对手,也有小米这种既自带智能家居产品又自带自家汽车的跨界势力。另外一方面,即便有一天,汽车的车载系统、智能驾驶系统以及其他智慧互联交付系统能与家电企业的智能家居系统相互连接,作为家电企业需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实现商业化。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