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二季度,昂跑净销售额同比增长32%至7.49亿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66.71亿元),按不变汇率增长38.2%。
公司表示,得益于品牌在全球的强劲势头以及战略重点的成功执行,再次实现净销售额创纪录的季度增长,同时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但数据显示,昂跑净利润由去年同期的盈利3080万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2.74亿元)转为亏损4090万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3.64亿元),跌幅达232.7%;净利率由5.4%下滑至-5.5%。
2025年上半年,昂跑净销售额为14.76亿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131.45亿元),同比增长37.2%;净利润为1580万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1.41亿元),同比下滑87.1%;净利率为1.1%,去年同期为11.4%。
尽管昂跑将亏损归因于瑞士法郎升值造成的外汇损失等外部因素,但增收不增利的现象已暴露出其在渠道调整、业务扩张等方面的问题。
在区域市场方面,欧洲、中东和非洲(EMEA)净销售额增长42.9%至1.98亿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17.63亿元);美洲地区净销售额增长16.8%至4.32亿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38.47亿元);亚太地区净销售额增长101.3%至1.19亿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10.6亿元)。
分品类来看,鞋类净销售额增长29.9%至7.05亿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62.79亿元);服装净销售额增长67.5%至3670万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3.27亿元);配饰净销售额增长133.3%至770万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6858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美洲市场销售额增速从去年同期的21.8%下滑至16.8%,在关税政策以及美国国内通胀等外部因素影响下,当地经营成本和产品定价正面临挑战。
亚太地区销售收入实现翻倍增长,除了受益于中国等地中产运动风潮外,也与此前销售收入基数较低有关。
昂跑联席首席执行官兼首席财务官马丁·霍夫曼表示,未来五年将是昂跑在中国市场的重要时期,预计中国市场将占全球销售额的10%,并成为第二大市场。
然而,目前中国市场竞争已趋于白热化,昂跑的服装与配饰产品虽处于爆发期,但在总收入中占比仍较低。
近年来,昂跑积极推进DTC(Direct to Consumer,直接触达消费者)渠道转型,该渠道净销售额同比增长47.2%,按固定汇率增长54.3%,DTC渠道占比达41.1%。
受DTC渠道增长带动,昂跑毛利率提升至61.5%,去年同期为59.9%;调整后的EBITDA利润率为18.2%,同比增长220个基点;绝对调整后的EBITDA达1.36亿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12.11亿元)。
昂跑表示,其战略增长支柱包括推动服装品类快速增长、扩大全球高端零售版图以及在亚太地区建立强劲发展势头。
不过,DTC模式也带来更高成本压力。在中国市场,昂跑门店多布局于一、二线城市高端商场,截至当前已有70家门店,其中至少30家为直营门店。公司计划到2026年在中国市场直营门店将超过100家。
门店扩张、营销推广、明星与KOL合作、联名产品、数字化运营等策略,均推高了昂跑的销售成本。
财报显示,2025年二季度,昂跑销售成本为2.88亿瑞士法郎,同比增长26.82%;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为3.68亿瑞士法郎,同比增长25.64%。
昂跑当前面临的问题与安踏数年前转型期相似。安踏自2020年开始推进DTC改革,将经销商门店转为直营,同时加码电商与数字化运营。
至2024年,安踏DTC+电商模式营收占比已超90%,毛利率突破60%。相较之下,昂跑作为新兴品牌,在海外市场无历史包袱,可直接构建渠道资源。
但安踏通过多年改革收回近1万家门店,这些位于核心商圈的资源成为推动主品牌及FILA、可隆、迪桑特等多品牌增长的重要基础,而昂跑则面临扩张所需的大额投入压力。
目前,运动鞋服市场竞争加剧。阿迪达斯通过Samba系列推动复苏,2024年该系列销售额达15亿欧元,占公司营业额7%。
耐克则聚焦运动核心,通过扁平化改革推动创新,其跑步系列在大中华区第四财季销售额实现两位数增长。
lululemon借助女性运动服饰领域的优势,推出符合高收入、高学历女性需求的跑鞋产品;迪桑特则凭借在专业运动领域的技术积累,切入跑步市场并触达精英跑者圈层。
总体来看,昂跑正将市场扩张与品牌宣传作为头等战略,尽管短期内盈利能力受到冲击,但如何消化扩张带来的成本压力,是其迈向真正国际大牌必须解决的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