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菜升级为“漂亮饭”品牌引发排队热潮

在上海、杭州、南京、武汉等一二线城市核心商圈,主打沉浸式地域美学、精致产品呈现与文化体验升级的江西菜品牌正在引发排队热潮。

与“江西小炒”以“香辣下饭”“平价快餐”为标签不同,这批江西菜品牌从街边走向商场核心区,人均消费也从十几二十元跃升至五十元以上。

赣南青瓦映衬着荷花池,石墙上爬满绿植;青花瓷碟盛着鄱阳湖鱼头,瓦罐汤装进精致盅盏,蓝染、竹箕等成为墙面装饰元素——像把江西山野搬进了餐厅。

不同于江西小炒“遍地开花”,眼下这批江西菜品牌锚定一线与新一线城市核心商圈开店,选址城市综合商业中心,汇聚更多年轻人,也更容易打造好看出片的门店环境和氛围感。

2024年创立的品牌野山桐,仅在上海徐汇、静安寺开了两家店,持续引发排队潮。社交平台显示,高峰期等位时间长达90分钟。

杨有喜2024年底在上海开出首店,迅速跻身当地热门餐厅队列,今年7月官宣进军南京,落子当地热门商圈华采天地。

新锐品牌胡恰势头更猛,今年初创立即扎进上海、南京、杭州的核心商场,开业不久即登顶这几座城市的大众点评江西菜热门榜,今年7月又入驻深圳万象城。

这批江西菜品牌从空间打造上提供“漂亮饭”应有的门店环境和氛围。

“山野风”成为通行特征:深度挖掘江西地域符号,打造高辨识度的场景。

胡恰把明厨明档做成景德镇“瓷窑”,辅以青砖与手工陶瓷营造原生感;荷花垄用青瓦屋檐配荷花池图案,还原赣鄱水乡意境;庐南山在走廊悬挂巨幅庐山云雾挂画,下方以古朴竹筐盛满鲜红辣椒等江西土特产,将地域意象从视觉延伸至触觉;野山桐则运用半包围石墙、繁茂绿植与艺术挂画展现山野意境。

这些空间设计从江西山水、田野、工艺中汲取灵感,转化为可感可知的用餐环境,天然具备“出片”属性,成为食客镜头下的宠儿。

“‘瓷窑’厨房太酷了,随手一拍就是大片”,社交平台上,消费者分享的照片被更多用户自发传播,不断放大“漂亮饭”效应。

场景更深层次地强化消费者对“地道江西味”的感知与信任,将“吃饭”升级为沉浸式江西“微旅行”体验。

在产品内核与呈现上,这批品牌突破江西小炒“香辣下饭”标签,通过挖掘本土食材构建鲜明菜系特色,拓宽消费者对江西菜的认知边界。

品牌重点打造独特“味觉标识”。使用余干椒、萍乡辣椒等本土辣椒,香而不燥,帮助江西菜形成区别于湘菜、川菜的味觉标识。

鄱阳湖及赣江水系特色水产高频出现,尤其是甲鱼,形成与其他辣味菜系的单品差异化。

鄱阳湖藜蒿、梅干菜、烟笋、景德镇豆参等时令与干货类食材也被巧妙运用,其独特风味和季节性提升菜品价值感,并在不同时节增添新鲜感。

在摆盘和器皿搭配上,品牌注重视觉背后的“江西叙事”。例如“鄱阳湖藜蒿炒腊肉”,藜蒿翠绿与腊肉红亮色彩对比突出,常出现在食客镜头中;野山桐的“都昌豆参煮千岛湖鱼头”,豆参与鱼头在景德镇风格汤碗中相得益彰,热气腾上桌颇具仪式感。

胡恰将西餐做法融入江西菜,推出碎椒牛肉配吐司、空心粉配温泉蛋、梅干菜辣鸡爪等创意菜品,不仅带来口味新鲜感,其独特摆盘造型也增强“可拍性”和分享价值,精准吸引追求新奇体验的年轻消费者。

红餐网注意到,武汉、南京等地江西菜热门榜被庐南山、荷花垄等品牌占据,顾客排队等位成常态。

风潮吸引江西本土餐饮巨头,如春字号、春天来了餐饮集团旗下推出“啄春泥”新品牌,首店落子南京。

原本主打烟火气的小江溪等江西小炒品牌也顺势推出“山野江西菜”新店型。

从目前品牌拓展策略来看,走“少而精”路线,既规避与“江西小炒”同质化竞争,又靠核心商圈流量与稀缺性抬高品牌调性。

能玩这套逻辑的多为餐饮“老玩家”。红餐网梳理企查查信息发现,不少品牌背后站着一批餐饮跨界高手。

胡恰运营方无锡栗星野餐饮旗下拥有一批横跨云贵菜、日料、冰淇淋、西餐的“漂亮饭”品牌,如山野板扎·云贵川bistro、岑峦Banza.Bistro、白水福Whitefull创意日料等,深谙“漂亮饭”打造与流量运营。

杨有喜背靠上海湘外香餐饮,正是上海知名湘菜品牌“巡湘记”运营方,在正餐连锁运营和供应链管理上经验丰富。

杭州野山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与杭州知名泰餐厅金泰兰、云贵山野火锅品牌山间半仓运营公司杭州金泰兰餐饮存在股权关联,很可能共享成熟供应链资源和门店管理经验。

这些团队像“造星工厂”,携带在其他品类或菜系中已验证成功的经验、成熟供应链体系、精细化门店管理能力和高效流量操盘手段入场,为江西菜品牌起势提供动能。

尽管不少品牌背后都有成熟团队操盘,也踩中“漂亮饭”“山野风”“地域风”流行趋势,但要真正站稳脚跟仍需跨过两道坎。

菜系辨识度是第一道关。

当前品牌在塑造“地域特色”时,存在手法趋同、深度不足问题。

空间设计上,“山野风装饰+江西元素”几成标配,景德镇陶瓷、庐山、鄱阳湖、绿植点缀重复度较高;核心食材也高度重叠,导致菜品创新空间被压缩。

甲鱼烧豆腐、藜蒿炒腊肉、豆参煮鱼头在多个品牌菜单中都能找到几乎同款,仅菜名略有差异。

品牌虽然积极给江西味贴标签,但手法相对表面化,被动依赖地域符号堆砌多于主动在味型上建立不可替代的风味体系。

仅靠相似空间叙事和雷同食材清单,“漂亮饭”江西菜未来恐难逃同质化竞争。

品牌连锁化是第二道关。

目前这些江西菜品牌多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开店,全国性头部品牌仍未出现。

走向全国需解决供应链把控能力问题,例如藜蒿、豆参等乡土食材如何保证全国门店稳定供应。

相比江西小炒,江西菜内涵更丰富,但招牌菜如藜蒿炒腊肉仍以时令现炒为主,意味着品牌必须在扩张过程中,平衡新鲜现制锅气与连锁效率。

从街头小炒到商场“漂亮饭”,江西菜已成功撕开市场缺口,但如何打造更具辨识度的产品、品牌又如何将地域文化更深度沉淀与表达,以及连锁化必须解决的供应链和运营体系问题,都将决定江西风味能否真正走向全国。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