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参与诺瓦聚变天使轮融资,核聚变商业化加速

近日,诺瓦聚变宣布完成5亿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君联资本、光速光合、高榕创投、华控基金、明势创投及临港科创投等知名机构及重要战略投资人。

投资界向多位知情人士确认,包括阿里在内还有2-3家未披露投资方,也参与了本轮投资。

诺瓦聚变成立于2024年4月,创始人郭后扬长期深耕核聚变领域科学研究,曾任能量奇点CTO。

郭后扬1965年出生于河南固始县,1985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真空专业,随后进入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获硕士学位。

此后,郭后扬赴加拿大魁北克大学能源及材料研究所留学,1993年获博士学位,后受聘于加拿大原子核聚变研究中心。

1999年,郭后扬成为美国华盛顿大学首席研究科学家、TCS实验总负责人,2008年加入美国TAE公司,担任首席科学家。

2019年,郭后扬受邀回国,出任新奥集团副总裁、聚变研发首席技术官,2022年任能量奇点首席技术官。

2024年4月,郭后扬创立诺瓦聚变,公司致力于研发小型模块化核聚变反应堆,采用场反位形(FRC)技术路线。

FRC装置结构紧凑,更易于实现模块化和工程简化,从而降低成本,公司设定了1亿度离子温度、Q>1能量增益、50兆瓦电力输出三阶段目标。

郭后扬认为,化石能源逐步退出市场将带来能源缺口,核聚变是未来重要解决方案。

他指出,人工智能可加速聚变能源商业化进程,克服关键技术挑战,缩短实验周期,降低研发成本。

核聚变被视为“人类终极能源”,重水反应可为家庭供电数百年,或将极大降低能源成本。

险峰曾指出,核聚变的意义堪比火对原始人的意义,一旦实现,将带来无限清洁能源。

随着AI大模型兴起,能源需求激增,核聚变成为解决算力能耗瓶颈的关键。

OpenAI创始人奥特曼认为AI与核能发展密切相关,多位投资人认为可控核聚变将重塑能源格局。

《2025年全球聚变产业报告》显示,过去五年全球聚变投资额从19亿美元增至97亿美元,企业数量增长143%。

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用电量将达945太瓦时,AI优化型数据中心用电需求将增4倍。

中科创星米磊指出,可控核聚变将成为国家竞争“杀手锏”,可能超越蒸汽机历史贡献。

尽管科学界曾有“核聚变还需50年”的笑谈,但产业进展显示商业化已进入加速阶段。

《2025年全球聚变产业报告》预计,2030至2035年将有35家公司建成商业化聚变示范电站,28家公司计划接入电网。

美国Helion公司已启动商用聚变电站建设,计划2028年为微软数据中心供电,估值达54亿美元。

中国在核聚变领域亦取得多项突破,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实现亿度千秒运行,“中国环流三号”进入燃烧实验阶段。

能量奇点自研经天磁体创高温超导D形磁体磁场纪录,BEST装置启动总装,预计2027年建成。

苏联物理学家列夫•阿尔茨莫维奇曾言:“当社会需要核聚变时,核聚变就会准备好。”

如今,人类正站在核聚变商业化的门槛上,或将迎来“造出太阳”的历史性时刻。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