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市场监管局自今年4月起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在全市范围内部署启动为期一年的重点问题食用农产品专项整治行动。此次专项整治锁定“12+2”个重点品种,涵盖豇豆、芹菜、香蕉、荔枝、芒果等蔬菜水果,以及鳊鱼、大口黑鲈、鲫鱼、乌鳢、牛蛙、黄鳝、泥鳅等水产品,同时将沃柑、龙眼纳入重点监管清单。截至8月18日,两部门已查办相关案件29起。
在执法过程中,两部门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多次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农业农村部门重点检查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收购点的合格证开具规范性及药物残留检测制度落实情况;市场监管部门对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商超等销售渠道进行全面排查,压实生产经营者及市场管理方的主体责任,督促其完善进销货台账管理,严格查验产品合格证及相关检测报告。
为提升监管效能,两部门创新推行“白+黑”监管模式。白天开展密集检查,深夜实施突击抽查。通过这种全天候、无缝隙的错时监管机制,强化信息共享与协同联动,实现对问题产品“源头追溯、市场倒查”的闭环管理。
专项行动中,桂林市市场监管局着眼关键环节精准发力,多次联合召开部门会商会,及时通报并协查抽检不合格产品。在全市各主要市场显著位置张贴《重点问题易检出药物清单》,普及风险知识,增强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主体意识。
桂林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协作,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高风险农产品监督抽检覆盖面和频次,通过全链条、常态化严格监管,提升全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打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