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以来,固态电池概念持续升温,板块内多家企业股价创历史新高。8月15日开盘数据显示,久日新材(688199)、铜冠铜箔(301217)、诺德股份(600110)等个股再度上涨。这一轮资本市场的活跃,与十余家上市公司近期集中披露固态电池业务量产进展密切相关。
在固态电池研发与生产方面,鹏辉能源(300438)8月14日表示,公司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已由280Wh/kg提升至320Wh/kg,新一代固态电池中固态电解质层自动适应活性材料体积的变化,无需加压模组,性能更稳定。目前,公司正在推进固态电池中试线建设,预计2025年9月底建成。未来,固态电池将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无人机、人形机器人、医疗器械、消费数码等领域。此外,鹏辉能源还在研发消费类半固态电池,目前已通过针刺测试,正准备送样。
孚能科技(688567)8月13日透露,公司全固态电池研发进展顺利,量产时间表进一步提前。2025年8月,公司已完成向某头部人形机器人客户送样硫化物全固态电池。2025年底将实现全固态电池中试线投产,并实现60Ah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的小批量交付。2026-2027年将推进小批量量产装车,并配套建设GWh级别的生产线,2030年将实现大规模量产。产品路线方面,公司计划在2025年推出第一代硫化物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400Wh/kg;2026年推出第二代,能量密度提升至500Wh/kg;2027年推出第三代,能量密度超过500Wh/kg。
国轩高科(002074)8月13日表示,公司金石固态电池处于中试量产阶段,中试线下线电芯良品率可达90%。公司已正式启动第一代全固态电池2GWh量产线的设计工作。8月12日,国轩高科还表示,其参股公司安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条GWh级全固态电池生产线首批工程样件成功下线,公司持股比例约5.90%。
德尔股份(300473)8月12日表示,公司在上海已建成固态电池样品试制线,正在加快推进中试线建设。中试线跑通后,公司将根据客户和产品开发进度及市场需求,逐步规划实施量产线建设。
南都电源(300068)8月11日宣布,公司成功签署总容量高达2.8GWh的独立储能项目订单,项目将全部采用南都自主研发的314Ah半固态储能电池,由三个独立储能项目构成,分别位于深圳和汕尾。
在固态电池材料研发方面,五矿新能(688779)8月15日表示,公司重点布局高界面通量固态电池高镍正极材料与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等研发方向,相关产品已实现百公斤级批量交付。
容百科技(688005)8月15日表示,公司围绕正极材料、固态电解质双线推进,在多家固态电池头部企业位列第一供应商,硫化物电解质材料已有小批量出货,中试线正在建设中,预计2026年初放量投产。
恩捷股份(002812)8月13日表示,公司控股子公司湖南恩捷前沿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专注高纯硫化锂、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和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膜产品的研发,具备10吨级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供货能力。公司认为,全固态电池商业化普及仍需较长时间,短期内应用场景或集中于航空航天、深海等对成本敏感度较低的领域。
泰和科技(300801)8月13日表示,公司硫化锂、硫化物固态电解质(LPSC)、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TFSI)项目处于中试阶段,固态电解质磷酸钛铝锂(LATP)、三氟甲基亚磺酸锂、三氟甲磺酸锂(LiCF3SO3)项目已完成小试,部分产品已送样验证。
道氏技术(300409)8月13日表示,公司决定暂缓实施年产10万吨三元前驱体项目和道氏新能源循环研究院项目,将研发资源聚焦于固态电池材料技术赛道。公司已向下游固态电池厂商供货单壁碳纳米管、硅碳负极材料,固态和半固态电解质正与头部企业合作开发送样测试。
天华新能(300390)8月12日表示,公司研发的富锂锰基等正极材料已完成试样并送多家固态电池客户评测,部分客户已实现销售。
德福科技(301511)8月6日表示,公司自主研发的极薄高抗拉强度铜箔、雾化铜箔等产品可用于半/全固态电池和超级电容器应用,已在无人机领域实现批量供应。
宏源药业(301246)8月4日表示,公司已完成公斤级硫化物电解质前驱体及电解质样品制备,正在进行测试验证。
格林美(002340)8月4日表示,公司早在2019年就开始开发针对固态电池用正极材料的产品,目前已进入吨级认证、出货阶段,覆盖3C消费电子、无人机、机器人等应用场景。
8月5日,随着上汽全新MG4开启预售,上汽集团(600104)自研半固态电池将率先批量上车,该车型将于9月公布价格,年内实现批量交付。上汽MG品牌事业部总经理陈萃表示,该车型配装上汽清陶第2代半固态电池,电池包在针刺试验中不冒烟、不起火,安全性优异。
中信建投最新研报指出,固态电池行业产业化节奏逐渐清晰,市场规模迅速增长,技术路线逐步聚焦,应用场景逐渐扩展。2025-2026年国内中试线密集落地,2027年全固态电池将实现小批量装车,2028-2029年有望在低空经济、机器人等领域率先放量,2030年进入中高端动力领域规模化应用阶段。
从技术路线看,氧化物路线在半固态阶段占优,硫化物路线在全固态阶段被更多厂商选择,聚合物、卤化物路线作为补充。应用场景方面,固态电池正从“车用为主”向“全场景渗透”发展,低空经济、机器人等高价值量领域对固态电池价格接受度高,有望率先落地。
市场规模方面,EVTank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达到5.3GWh,同比大幅增长4.3倍,全部为半固态电池。EVTank预计,2027年全固态电池将实现小规模量产,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达到614.1GWh,其中全固态比例将接近30%。
2025年以来,半固态电池、钠电池等示范应用持续上量,全固态电池小规模量产时间节点渐行渐近。2025年11月11-13日,由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电池“达沃斯”(ABEC)组委会主办的第12届中国(苏州)电池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ABEC 2025丨电池“达沃斯”)将在江苏苏州举办,论坛将围绕“技术破局:固钠等下一代电池技术革新与产业挑战”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