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8月21日电 通过一系列节能设计和绿色技术应用,北京市顺义区杨镇棚改安置房项目等住宅工程实现了房屋的保温隔热性能提升,使建筑达到‘冬暖夏凉’效果,并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成果。
2025年5月1日起实施的《住宅项目规范》提出,住宅项目建设应以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为目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1863个,惠及居民136.7万户,建设筹集安置房189.4万套。
北京市自2021年起实施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将居住建筑节能率由75%提升至80%以上。为达到这一标准,杨镇棚改安置房项目保温层厚度达到10公分,高于同纬度地区常见的8公分。
窗户隔热性能的提升是另一关键。项目采用8公分厚的断桥铝窗框搭配‘三玻两腔’玻璃,玻璃层之间形成两层独立空气层,注入氩气,并涂有Low-E膜,以提升隔热性能。
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的张郭庄村及东河沿村棚改项目也采用了高性能保温材料、Low-E中空玻璃,并优化建筑朝向。项目各立面窗墙比均不大于0.5,降低供暖制冷能耗。
在可再生能源应用方面,杨镇棚改安置房项目将在屋顶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板,年发电量预计为519万度,减少标准煤约615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750吨。
张郭庄村及东河沿村棚改项目屋顶设有太阳能热水系统,覆盖率达50%以上,可满足居民家庭超50%的热水需求。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测算显示,采用太阳能生活热水系统可节省电能,太阳能保证率为0.5时,全年节省电能为10kWh/m2。
家用电器节能效率也得到提升。例如,杨镇棚改项目烟机灶具采用一级能效产品,张郭庄村及东河沿村项目卫生器具用水效率等级达到一级。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张郭庄村及东河沿村棚改项目装配率达40%,预制率达50%,提高施工效率,减少建筑垃圾产生。
杨镇棚改项目获得北京市扬尘治理‘绿牌’工地称号,项目部成立扬尘治理专项工作小组,采用自动喷淋系统、高效雾炮机等降尘设备,并设置车辆自动冲洗平台,防止扬尘污染。
2024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提出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新建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面积比2023年增长0.2亿平方米以上,建筑用能中电力消费占比超过55%,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
该方案还提出,到2027年,超低能耗建筑实现规模化发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进一步推进,建筑用能结构更加优化,建成一批绿色低碳高品质建筑,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取得显著成效。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