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互通参与制定多项智慧城市交通国家标准

智慧互通(AICT)近日宣布,由公司参与制定的国家标准GB/T 45224-2025《智慧城市 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智能监测技术要求》已于今年8月1日正式实施。截至目前,智慧互通已牵头或参与完成15项智慧城市、交通及停车相关标准,其中国家标准6项、地方标准4项、团体标准5项

自2022年起,智慧互通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委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国家标准制定。2022年10月,公司参与编制的首项国家标准GB/T 34680.5-2022《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指标体系 第5部分:交通》正式发布。该标准由国家信息中心、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等26家单位共同参与编写,面向智慧城市交通领域的基础设施与装备感知、运输与出行服务、交通与运输管理、市民体验等方面,给出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指标说明和指标权重。

GB/T 45224-2025《智慧城市 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智能监测技术要求》旨在解决当前交通基础设施监测设备部署不足、监测效率低下的问题。通过制定该标准,全方位规范了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智能监测的技术要求,指导了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智能监测的实施过程,提升了监测工作的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

在智慧停车领域,智慧互通作为主力成员,先后参与完成《智慧城市 智慧停车》系列标准《第1部分:总体要求》《第2部分:数据要求》《第3部分:平台技术要求》的编制。该系列标准是我国在城市智慧停车领域的首项国家标准,为城市智慧停车的规划、设计、建设及运维提供依据。

此外,智慧互通参与制定的GB/T 44493-2024《智慧城市基础设施 智慧交通中城市停车位匹配实施指南》,通过“数据+算法+设备”三位一体,实现车位、车主、导航、市政设施实时匹配,解决停车难问题,促进城市交通有序管理,降低城市建设和管理成本。

针对国家标准更新周期长、内容范围无法解决行业和地方差异性的问题,智慧互通积极推动团体标准和地方标准建设,目前已发布共计9项相关标准。

在团体标准方面,公司参与编写了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主持的《城市智慧停车场系统建设与运营服务规范》、中国电子协会主持的《道路交通全息感知设备技术规范》和《道路交通信号优化与控制系统技术要求》、四川省照明电器协会主持的《智慧多功能灯杆》和《智慧多功能灯杆设备及材料技术规范》。在地方标准方面,公司参与编制了吉林省《城市停车设施技术标准》和重庆市《城市道路交通运行评价关键设施建设技术标准》,并主持编制了深圳市《智慧停车 路内信息联网技术要求》和《智慧停车 基础信息编码技术规范》两项地方标准。

智慧互通表示,下一步将携手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将一线实践经验转化为标准,并推动标准转化为产业动能,为全球智慧城市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