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未来网络发展大会本周在南京举行,中国移动总工程师、首席科学家王晓云在主论坛上发表了《智能体通信网络(ACN)——6G网络新变革》的重要演讲,详细阐述了ACN概念及其与6G网络的双向赋能关系。
根据3GPP定义,智能体是一种具备自主能力的智能实体,能够与环境交互、获取上下文信息、推理、学习、决策、执行任务,以实现特定目标。预测显示,到2030年,智能体数量将超过85亿,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涵盖应用型(如手机APP、虚拟助理)和实体型(如机器人、无人机)。
王晓云指出,通信发展经历了“人与人通信→移动互联网→5G工业互联网”阶段,未来6G将迈向“智能体主导的智能互联网”。智能体演进路径将分为“单体智能”→“协同智能”→“群智协作”阶段,需突破多智能体协同、动态任务分配等关键技术,而现有通信网络难以满足大规模智能体实时交互需求。
智能体通信网络(ACN)是智能体与6G深度融合与双向赋能的体现。6G将基于内生通感算智安能力为智能体提供连接、赋能、管理等多维信息服务,同时智能体通过自主感知、决策、执行能力实现6G网络的闭环自智优化。其核心在于实现“网络使能智能体”与“AI赋能网络”的深度融合,推动服务范式变革与生产力提升。
行业普遍认为,智能体是6G重要应用场景,6G将成为智能时代的关键基础设施,带来连接、赋能、管理三大新需求。其中,“连接”要求优化连接、降低时延、提升带宽,以支持智能体间高效通信;“赋能”要求提供计算卸载、多模态数据处理能力,增强智能体算力;“管理”则需满足智能体安全可信、任务协作需求。
智能体是6G内生智能的重要技术路径。6G从AI4NET向Agent4NET演进,网络可在特定场景引入智能体,构建“感知-决策-执行”能力。例如,在运维态网络自动化生成场景中,通过智能体灵活调用和组合网络能力,实现生成式建网;在运行态网络自适应优化场景中,智能体可实时感知网络异常,自主进行分析、定位和自治优化。
王晓云提出,ACN愿景是通过“万智互联”+“万物智联”最终实现“亿智智联”。近期架构可通过连接、赋能、管理三个方面使能智能体协作,网络按需引入单个智能体辅助网络功能;远期架构可探索“智能体定义网络”愿景,实现端到端网络功能的智能体化编排。
全球范围内,3GPP、IETF、CCSA等组织已启动智能体相关标准化研究。3GPP SA1 6G需求研究明确智能体定义,SA2 6G架构研究项目将智能体列为AI重要方向之一。国内,CCSA TCS WG12于2025年4月成立智能体网络子工作组(SWG1)。
面向6G,中国移动在ACN概念验证、移动算网融合、数据服务方面取得系列成果。2024年MWC上海,中国移动发布《智能体通信网络ACN》白皮书;2025年MWC巴塞罗那,携手全球16家合作伙伴发布ACN白皮书2.0版本;同年MWC上海展期间,发布《新型NAS机制技术》白皮书,并推出业界首个ACN概念验证系统,支持标识管理、注册发现、灵活组网等关键技术验证。
王晓云强调,智能体通信网络的架构、技术及协议标准化极具挑战,需多个行业组织协同推进,构建统一标准。她呼吁打破传统通信标准边界,推动3GPP、ITU、IETF、CCSA等组织协同制定统一框架,加快工业制造、智慧城市等场景下的智能体与6G融合验证,通过“需求牵引+技术攻关”双轮驱动,加速标准制定与产业落地。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