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首款MR头显vivo Vision探索版于8月21日正式发布,标志着vivo正式进入混合现实头显市场。
vivo Vision探索版的各项配置引发与Apple Vision Pro的对比,后者为苹果推出的混合现实设备。外界关注vivo Vision探索版是否具备与Apple Vision Pro竞争的实力。
在手机市场进入存量阶段的背景下,vivo依赖的“机海战术”和中端机优势逐渐减弱,市占率出现下滑。
MR头显被视为具有替代手机潜力的下一代产品,被视为未来机器人感知环境的“前端入口”。vivo将vivo Vision探索版视为其空间计算战略的重要支点。
vivo对这款MR头显寄予厚望,早在2024年底,vivo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vivo中央研究院院长胡柏山曾透露,公司混合现实团队已扩展至500人,计划在2025年9月推出高保真原型机体验。
2025年3月,vivo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展示了vivo Vision探索版的外观设计。vivo智慧终端产品总经理洪沂曾通过微博宣传该产品,称其可提供IMAX影厅般的观影体验。
vivo Vision探索版采用立体几何流光镜和悬浮微缝设计,整机重约398克,为全球最轻MR头显,支持100-1000度磁吸光学镜片。
该设备搭载Micro-OLED屏幕,双目8K超高清分辨率,94% DCI-P3广色域,配备高通第二代骁龙®XR2+平台,具备超低延时全彩透视功能,视觉和交互体验得到优化。
交互方面,vivo Vision探索版支持1.6°高精度眼动追踪和26个自由度微手势识别,实现自然的眼手多模态交互,并支持部分手机拍摄的空间视频与照片。
该产品暂不公开发售,8月22日起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南京等城市开启线下体验。
相较于重600-650克的Apple Vision Pro,vivo Vision探索版在重量上具有明显优势,整机减轻约40%。
vivo进军头显市场背后,与其面临的市场压力密切相关。智能手机是vivo的基本盘,且vivo主打中端机市场。
2015年,vivo销量突破3500万部,成为国产手机第4名。2021年一季度,vivo以2160万部销量首次登顶中国市场。
vivo采用“机海战术”作为增长策略。2021年,vivo和子品牌IQOO累计发布49款手机,高于OPPO(含Realme、一加)的42款、荣耀的23款、小米(含红米)的21款、华为的11款。
2022年,vivo和IQOO继续发布40多款手机,维持国内出货量第一的地位。vivo在设计、影像、系统、性能四大方向发力,形成中低端市场高性价比的品牌形象。
2021-2022年,vivo连续两年成为中国手机市场出货量第一品牌。但到2023年二季度,尽管以1140万台出货量保持国内市场第一,但市占率降至18%。
在国内市场内卷、海外市场受阻的背景下,vivo的竞争力在印度、东南亚、非洲等区域明显弱于小米、传音、OPPO、苹果和三星。
手机市场已进入存量阶段,中低端市场被高端机挤压,中国手机出货量已连续7年下降。2024年中国市场新机型达396款,竞争激烈。
IDC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vivo市场份额下滑至14.6%,排名第四。
vivo迫切需要布局下一代产品以讲述新的增长故事。MR头显仅是其破局策略之一,公司还成立了机器人实验室,探索机器人与数字世界连接的路径。
vivo计划依托其在AI大模型与影像领域的“蓝科技”积累,结合实时空间计算能力,聚焦消费级机器人市场,重点发展家庭场景应用。
vivo Vision探索版被视为其机器人战略的阶段性成果。vivo执行副总裁胡柏山表示,MR是让机器人具备空间感知能力的关键技术。
vivo在影像领域的积累为其进军头显市场奠定基础。2024年,vivo提出未来影像三大趋势:安全、3D影像、XR技术。
vivo曾与智能眼镜品牌Rokid合作探索3D影像技术,因此在头显产品上并非毫无基础。
全球已有Apple Vision Pro、三星Project Moohan等多款头显产品。Apple Vision Pro虽代表混合现实技术巅峰,但在佩戴舒适性和价格方面存在明显短板。
Apple Vision Pro重量达600-650克,佩戴体验较差,消费者难以长时间使用。除游戏和观影外,使用场景仍较为模糊。
vivo Vision探索版作为探索版,未来能否在轻量化、价格、生态系统、操作便捷性、服务完善性等方面取得突破,将决定其市场表现。
vivo创始人沈炜在2023年表示,未来三到五年,智能手机行业形势将较为严峻。vivo高层已意识到需要破局,但MR头显能否支撑其讲好新的增长故事,仍需市场验证。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