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视为“一本万利”的眼镜行业正遭遇倒闭潮。2022年至2025年,经营异常的眼镜店达6万多家,从一线城市CBD蔓延至县城步行街,曾经的吸金宠儿纷纷陷入窘境。
过去眼镜店靠信息差构筑暴利模式,镜片成本仅几十元,售价却可达千元以上,部分产品溢价超300%。验光、选镜框、配镜片的标准化流程,成为多数消费者唯一选择。
行业曾依托线下垄断优势疯狂扩张,头部品牌开门店、资本建眼镜城,甚至形成区域性“独家经营”。一些门店打出“进口材料”、“专业技术”等概念,进一步抬高价格。
近年来暴利滤镜逐渐破裂,部分门店被曝验光单造假、售卖劣质产品,消费者开始自发抵制。与此同时,电商冲击彻底改变了行业格局。
电商平台推出“镜片+镜框=59元包邮”、“在线验光复核9.9元”等服务,价格仅为线下十分之一。用户无需到店,即可通过上传验光单或手机测量完成配镜。
线上品牌直连镜片厂和镜框厂,省去中间环节,进一步压缩成本。蔡司镜片线上售价300元,仅为线下价格一半。2024年线上眼镜销售额同比增长67%。
专业医院设立视光中心、青少年近视防控服务,也对传统门店形成降维打击。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价格透明、服务专业的医疗机构。
全球近视率持续攀升,东亚地区青少年近视率超80%,市场需求依然旺盛。但消费者越来越反感“信息差暴利”,转向线上性价比或线下体验型门店。
部分存活门店转向“小而美”路线,主打国际品牌或高端平替产品。也有门店融合咖啡吧、打卡区、定制刻字等功能,将配镜升级为体验消费。
眼镜行业洗牌实质是商业模式的更迭。当信息差被互联网填平、暴利透明化,任何行业都难以回避“祛魅-洗牌”的循环。未来线下门店必须在体验和服务上下功夫,而非依赖故弄玄虚的专业。”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