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五年,信立泰经历转型阵痛与突破。2019年前后,公司仿制药业务遭遇冲击,营业收入与股价一度承压。面对挑战,公司加码推进创新药战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越艰难,越要坚定不移投研发、搞创新。”近日,信立泰总经理颜杰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公司并非因仿制药受冲击才转型创新药,而是更坚决执行既定战略。
经过数年积累,信立泰聚焦心血管疾病,构建起覆盖心、肾、代谢三大疾病领域的创新产品管线。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31亿元,同比增长4.32%,其中第二季度同比增长12.3%;实现净利润3.65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第二季度同比增长14.6%。今年以来,公司股价年内已累计上涨超73%。
信立泰成立于1998年,早期瞄准心血管药物市场,于2000年前后推出泰嘉,成为该药品在中国的首仿药。凭借本土制药价格优势,泰嘉迅速占领市场,公司净利润从2006年的0.34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14.58亿元。
然而,随着市场独占期结束,泰嘉市场地位受到挑战。2019年,公司因在集采扩围中报价较高而失标,2020年净利润骤降至0.61亿元。“仿制药降价潮来得比我们想象中更快更大。”颜杰表示,事实上,公司早在2014年前后已开始布局创新药。
随后,信立泰推进转型。一方面,出售低端仿制药项目,回笼资金;另一方面,锚定心血管疾病领域,推进创新药研发。
自创立起,信立泰始终聚焦心血管疾病领域。近年来,面对国内药企纷纷布局生物类似药或热门赛道,公司仍坚持原有方向。
公司通过引进与自研并举,推动信立坦商业化落地。信立坦为1.1类新药,于2013年获批上市,主要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是首个由国内自主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类降压药物。
今年5月,信立泰宣布高血压新药信超妥获批上市,成为国产原研首款、全球第二款获批的ARNI类新药。信超妥突破共晶药物技术壁垒,研发团队经历上千次条件尝试,最终通过“小范围精准实验”实现突破。
信超妥打破了诺华研发的诺欣妥在该领域的垄断。数据显示,诺欣妥销售额自上市以来持续增长,2024年在国内公立医疗机构销售额为40.73亿元,同比增长44.95%。
公司围绕高血压领域布局系列产品,形成从初治到全流程管理的产品集群。今年上半年,信立泰研发投入为5.42亿元,研发强度达25.43%。
从早期仿制药泰嘉,到创新药信立坦,再到原研新药信超妥,信立泰始终围绕患者需求,聚焦心血管疾病领域,逐步构建起覆盖心、肾、代谢三大慢病领域的创新产品管线。
“我们并非刻意布局不同技术平台,而是在满足患者不同需求的过程中形成了多元化技术能力。”颜杰表示,公司依托小核酸研发平台开发注射剂,实现数月一次给药;探索基因编辑技术,应对遗传性心血管疾病。
目前,信立泰已上市6款专利新药,在研新药项目超70项,其中4项推进到临床3期。公司形成以心-肾-代谢综合征(CKM)为整体视角的研发战略布局,应对慢性疾病交叉发展的临床挑战。
通过多维度、系统化的管线布局与前沿技术平台建设,信立泰持续巩固在慢病治疗领域的领先地位,并稳步推进国际化战略。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