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据内部人士透露,一汽红旗正筹划重大改革,包括组织架构调整与战略推进。
此前有传闻称中国一汽拟入股零跑汽车,双方已从技术合作扩展至整车联合开发,展现出传统车企与新能源企业协同发展的趋势。
红旗自身也在加速电动化转型,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车型占比已突破50%,虽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在智能化落地与全球市场拓展等方面仍面临挑战。
近期消息称,一汽计划要约收购零跑约10%股份,该方案已在内部推进。
对此,中国一汽回应称尚不知情。
实际上,一汽与零跑的合作早有迹象。
今年3月,双方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明确将在新能源乘用车联合开发、零部件合作及资本层面展开深度协作。
合作分为技术协同与资本协同两大维度:一方面整合研发资源联合开发新能源车型及核心零部件;另一方面探索资本绑定可行性。
备忘录签署仅20天后,零跑科技便中标红旗G117车型的整车联合开发及平台技术许可项目。
该车型计划于2026年下半年借助一汽渠道推向海外市场,标志着合作进入实质推进阶段。
在零跑2025年中期业绩会上,相关负责人透露,双方在零部件、整车平台、软件系统等多个维度的合作正在深入沟通,具体方案逐步落地。
若入股成功,将是一次“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战略举措,有助于一汽补齐智能电动车平台短板。
尽管红旗、奔腾等品牌已在新能源领域布局,但在三电系统、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核心技术平台化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零跑凭借全栈自研体系,尤其在B级、C级电动车平台上的成熟经验,可为一汽提供即插即用的技术方案。
此外,零跑已开启全球化布局,与Stellantis集团合作为其出海奠定基础,而一汽拥有深厚的制造积累、成熟供应体系与广泛海外渠道。
双方若通过股权纽带深化合作,将有助于零跑更快切入海外市场,并为一汽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国际化提供跳板。
从产业视角看,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已进入“生态竞合”阶段,传统车企需借助新势力技术敏捷性与用户思维,新势力则需借力传统车企制造底蕴与渠道资源。
一汽若投资零跑,不仅是财务投资,更是战略性产业布局。
双方可联合开发新一代电动平台,共享供应链体系,甚至共同构建智能化解决方案,提升成本控制力和产品竞争力。
红旗品牌正加速转型。
自2018年“新红旗品牌战略”发布以来,已形成覆盖H系列轿车、HS系列SUV、天工系列电动车、HQ系列MPV及金葵花系列的产品矩阵,全面布局燃油、纯电、插电混动和增程式四大技术路径。
2023年初,红旗宣布“All in新能源”,推动全系车型电动化转型。
同年4月上海车展上,红旗母品牌下分出“红旗金葵花”、“红旗新能源”和“红旗节能车”三大子品牌,新能源正式成为战略核心。
这些举措已初见成效:2024年销量突破41.2万辆,同比增长17.4%,其中新能源车型销量达11.5万辆,同比增长43.7%。
2025年上半年累计销售22.5万辆,同比增长11.8%;新能源车型占比突破50%,标志着红旗初步实现电动化转型结构性跨越。
这一进展得益于红旗在技术层面的系统性布局,包括发布阩旗技术“SIGHT(洞见)531”发展战略,构建“三大技术平台、九大技术领域及一个支撑体系”的核心架构。
红旗的规划不仅限于国内市场。
未来五年将推出超20款全新车型,并同步推进海外市场布局。
计划在东南亚、欧洲等超过100个国家建立1000个销售服务网点,构建20万辆以上海外年产能。
中东和欧洲区域运营总部将于年内正式投入运营。
为支撑这一战略,一汽红旗宣布未来五年投入1200亿元用于技术研发,重点攻坚纯电、混动与智能领域超900项关键技术。
目标是到2025年实现总销量突破100万辆,2030年争取超过150万辆,并使新能源产品成为绝对销售主体。
总体来看,一汽红旗在技术平台构建、研发投入与产品矩阵拓展方面取得进展,新能源销量占比提升反映阶段性成果。
但其在智能化功能落地、品牌认知等方面仍面临挑战,尤其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内外新能源市场中,能否将技术蓝图转化为持续市场竞争力,仍需进一步观察。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