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管理层在2025年半年度业绩发布会上回应界面新闻提问时表示,零售业务的不良问题是近年来尤其是去年以来银行业普遍面临的共性问题,但该行通过加强风险管控、优化产品结构和客户结构等措施,前瞻性指标显示零售不良趋势总体稳中向好。
2025年上半年,中信银行实现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364.78亿元,同比增长2.78%;营业收入1057.62亿元,同比下降2.99%。管理层指出,资产质量关键指标保持稳定,财务资源消耗下降,核销处置量下降,问题资产价值提升,清收回拨利润增加。
截至报告期末,中信银行不良贷款余额671.3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49亿元,增长0.98%;不良贷款率1.16%,与上年末持平;拨备覆盖率207.53%,比上年末下降1.90个百分点,较一季度上升0.42个百分点。
在零售业务方面,中信银行37家分行个贷部门内嵌了风险负责人,并加大了个人住房按揭等低风险资产的投放力度。上半年,该行住房按揭贷款增量保持可比同业首位,约85%的按揭贷款客户分布在一二线和人口净流入城市。在零售信用贷和信用卡业务方面,提高了客户准入门槛,并加快数字化风控模型的迭代。
中信银行行长芦苇表示,银行已摒弃规模情结,更专注于效益和质量并重的增长。上半年,中信银行表外综合融资规模增长快于表内资产增长,一般贷款规模增长快于总资产增长,存款规模增长快于总负债增长,财富管理规模增长快于总存款增长。
在净息差方面,受资产价格低位运行影响,中信银行上半年合并口径净息差为1.63%,比上年下降14个基点,但二季度净息差较一季度有所改善。管理层指出,反“内卷”政策和货币政策将推动银行业净息差逐步趋稳,但在利率持续下行环境下,净息差仍面临下行压力。
针对新兴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中信银行副行长胡罡指出,当前“反内卷”政策聚焦提质、覆盖行业更广、主要依靠市场化手段。中信银行将分类施策,对短期供给过剩、长期需求较大的行业,做到精准把握政策变化、技术迭代和产业趋势,对龙头企业和具备发展潜力的企业加大支持,对经营压力大或供过于求的腰部尾部客户逐步退出。
对于结构错配型行业,中信银行将加大对具备自主研发和国产替代能力企业的支持力度,退出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低端制造企业。而在传统行业中,中信银行将支持龙头企业并购重组,退出低效产能企业。
管理层表示,在有利政策环境下,中信银行将继续深入推进“五篇大文章”和“五个领先”银行建设,有信心取得较好经营业绩,增强ROE稳定性,提升投资者回报。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