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产品预定利率调整正在加速推进。8月底成为关键时间节点,多家保险公司宣布将在8月31日完成新旧产品切换。多位保险代理人对财联社记者表示,8月26日起已有大量老产品下架,目前陆续接到新老产品替换的通知。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二季度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1.99%,连续两个季度低于2.5%的动态调整阈值,触发预定利率调整。自2025年9月1日起,普通型、分红型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以及万能型保险产品的保证利率上限将分别下调至2.0%、1.75%和1.0%。此次调整意味着保险行业正式迈入预定利率“2.0时代”。
在此背景下,多家保险公司开始加速产品调整。据“水滴保之家”小程序信息显示,预计有上百款保险产品将在8月31日前下架,涉及重疾险、失能险、意外险、定期寿险、增额终身寿险、年金险和分红险等多种产品类型。水滴保方面表示,正积极沟通保险公司调整产品策略,确保新旧产品平稳过渡,并制定专项服务预案,保障用户权益。
保险代理人正抓紧最后时间冲业绩。保险代理人王鸥(化名)表示,8月她一直在推荐客户在产品转换期前完成配置。她指出,普通型产品预定利率从2.5%下调至2.0%,将导致保险产品整体涨价,成人重疾险涨幅约为13%,儿童产品涨幅可能高达29%。陈平(化名)也表示,临近8月31日截止日期,由于投保单量激增,多家保险公司已关闭预核保通道,部分核保服务自8月16日至9月14日暂停。
消费者对利率调整反应趋于平稳。多位消费者表示,不会因预定利率下调而冲动购买保险产品,更多会将其与银行理财等金融产品进行比较。有银行人士指出,近两年保险产品调价频繁,客户心态已趋于理性,仅部分老客户会在停售窗口期选择加保。
中国人寿总裁利明光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公司已为预定利率调整做好充分准备,包括新产品储备、销售管理、人员培训、系统建设、政策宣传等方面。此外,公司已制定舆情监测机制,确保平稳过渡。
面对利率持续下调,保险公司也在调整产品策略。有寿险公司人士指出,公司正加大产品结构优化力度,增强服务能力,强化投资能力,以提升保险产品的吸引力。君龙人寿副总经理郑竹凯认为,当前权益品种收益承压与长期利率下行是行业共同挑战,将倒逼行业回归保障本源,优化经营逻辑。
市场分析认为,未来分红险或成为保险产品转型的重要方向。兴业证券非银研报指出,分红险具有较低的刚性负债成本,其红利分配具备弹性机制,客户与公司共担投资风险,有助于降低利差损风险。以中国人寿为例,上半年分红险占个险渠道首年期交保费比重超过50%,带动个险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9.5%。
专家建议,保险公司在利率持续下行环境下应加强风险管理,提升运营效率并降低成本。同时,加大科技投入,改善客户体验,拓展多元化投资渠道,平衡低利率环境下的投资收益。此外,强化品牌建设和市场教育,帮助消费者正确认识保险产品的核心价值在于长期保障功能,而非短期投资回报。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