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兴起「白人式度假」趋势:从特种兵旅游到躺平式休闲

经历了两年高强度的“特种兵旅游”后,人们开始感到疲惫。

打卡式旅游虽能在短时间内游览众多景点,但紧凑行程常以体力透支为代价,等假期结束时,反而最需要假期来恢复。

根据《2025年小红书文旅灵感出游种草指南》,“慢旅行”正成为新趋势。越来越多的人不再追求“去哪儿玩”,而是选择“找个地方躺着”。

这种“白人式度假”方式是:去一个不太远的地方,订一家舒适的酒店,配有泳池或躺椅,每天睡到自然醒,吃慢早餐,之后继续躺着,偶尔轻松走动或做SPA,度过无所事事的一天。

早年,中国人难以理解这种看似“浪费钱”的旅游方式,认为既然已经花钱,就应尽可能多游玩。

从“特种兵式旅游”到只想躺着,这种转变背后是对度假方式认知的变化。

小时候,我家客厅墙上挂了一幅风景画,画中是碧蓝色泳池、高大棕榈树和白色躺椅,这场景对乡村儿童来说陌生又神秘。

长大后,通过电影了解到那是国外的度假场景,人们懒洋洋地躺着,无聊中也能发生故事。

然而,我一直未真正体验这种度假方式的迷人之处,因它看似缺乏性价比。

工作后,我也曾热衷打卡式旅游,在有限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游览景点。

但高强度打卡带来的内心愉悦随次数增加而递减,尤其是国内景点日益同质化,多个城市古城雷同,使这类旅游方式逐渐令人疲惫。

一次在中东海边星级酒店的经历,是我最接近“白人式度假”的体验。早晨人们慢悠悠吃早餐,有人发呆、看报,泳池边有人像海豹一样瘫着晒太阳。

作为一个习惯不浪费时间的东亚人,我甚至要掏出书来看才觉得对得起躺椅。

待在舒适环境中,我忍不住想,这些人乘飞机十几个小时只为躺着?不久后,泳池中一个男子带着两岁孩子学游泳,其他人继续晒太阳、扑腾海水、裹毯子喝冰水。

发呆是“白人式度假”的精髓。小红书上常有人拍下欧洲人街头、草坪发呆的画面。

哲学家认为“无聊”是人对时间正常感知的一部分,是生命状态,许多灵感和创造力源于这种“空”状态。

这让我想到蔡明亮的电影,主角常有大段“无聊”时光,如盯着蟑螂、骑车漫无目的地穿行,让人感知时间的流逝。

后来几次“充实”的假期旅游,行程安排紧凑,但事后最怀念的却是腿走累后,在街心公园躺进秋千里,看着树叶嵌在天空中的瞬间。

“白人式度假”在国内演变为“staycation”趋势,即在本地或附近找环境好的酒店或民宿度假。

小红书上staycation话题已有1.1亿浏览量,近40万人参与讨论。这一趋势最早源于美国经济衰退期,后疫情时代更演变为“居家度假”。

2025年五一小长假,近郊度假、躺平式旅游、就地旅游已成主流。据DT财经统计,staycation人群已占据主导。

不同于景点打卡式旅游,对喜爱staycation的人来说,酒店本身便是“景点”。据马蜂窝《2021“微度假”风行报告》,49.8%用户期待住宿附带特色体验。

这些酒店常配有健身房、儿童乐园、无边泳池、水疗、酒吧等设施,景观多样,如雪景、悬崖、山景等。

更进阶的案例是美剧《白莲花度假村》中的度假村模式,酒店建于自然资源丰富的岛屿,结合疗愈活动,提供丰富体验。

想象一下:自然醒、拉开窗帘即见绿水青山、享用精致早餐、做喜欢的运动,累了随时躺下——这就是“老钱风”度假的写照。

不少酒店集团近年推出度假型酒店。2022年亚朵推出都市度假品牌萨和,2024年锦江成立度假公寓事业部,君亭酒店加码度假酒店。

此外,许多设计型民宿出现在大城市“后花园”。小红书上的staycation内容多为中高端民宿。

回归山野、海边正成趋势。许多文化人回流乡村,结合当地文化打造住宿与轻体验结合的品牌。

如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出现扎染、纺织等文化民宿,游客可在躺平之外参与趣味体验。

此外,慢躺式旅游方式也在复兴,如坐船游,一路躺着吃喝看风景,实现“躺着环游世界”。

然而,不少人实际体验后产生疑惑:酒店虽美,但室外仍炎热,staycation是否只是“从家里挪到酒店吹空调”?

一些设计型民宿评论区可见不满:网红浴缸、私汤温泉摆拍效果大于实用;环境虽美,几步之外却是工地;隔音差也是常见问题。

此外,讲究度假环境的酒店价格往往不低,上千元起步,舒适躺平可能涨至两三千。

在许多“白人式度假”分享中,果盘、下午茶精致但未被食用,妆容一丝不苟的人躺在沙滩椅上拍照,显示出一种紧绷。

每个打工人或许都懂得那种用紧绷来凸显松弛的局促。优雅的、无所事事的松弛感因稀缺而成为展示景观。

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仑在《有闲阶级论》中指出,“有闲”是中产炫耀性文化资本。对东亚人来说,展示闲暇本身已成新赛道。

但松弛感难以伪装。许多年轻人能躺下度假,可能是通过拼假、调休等方式换取。

中国年轻职工带薪假普遍为5天,工龄10年后增至10天,对比全球190多国仍处落后水平。即使20年后达15天上限,也仅排百位左右。

此外,许多公司限制年假连休或与小长假合并,使好好度假变得困难。

相比之下,欧盟国家普遍享有4周以上年假,难怪欧洲人最擅长放空。

即便东亚国家韩国,也有15天以上带薪假,随工龄可增至25天。

学会放空,恐怕是几代人一生的功课。

不过,渴望躺平、向往放空式度假,至少是人们放弃“努力”执念的趋势体现,至少,不再表演认真,已是一个很大进步。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