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与Masimo的专利战近日再次重启,引发广泛关注。此前,Apple Watch因专利问题在美国被禁止销售部分功能,近期通过软件更新绕过限制后恢复了血氧监测功能,但Masimo随即起诉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要求维持禁令。
Masimo是全球体征监测器械领域的龙头企业,成立于1989年,并于2007年上市。其与Apple的专利纠纷最早可追溯至2013年。当时,Apple在开发健康监测功能可穿戴设备过程中,从Masimo挖走多名核心员工,包括其子公司Cercacor的首席技术官Marcelo Lamego。Lamego在Apple期间参与Apple Watch研发,并申请了多项与血氧监测相关的专利,进一步激化双方矛盾。
2020年1月,Masimo起诉Apple侵犯其多项专利,涉及使用光电容积脉搏波技术监测血氧和心率等体征的方法。Apple则申请驳回指控,并请求判决Masimo专利无效。2023年4月,陪审团以6比1支持Apple。但Masimo随后扩大诉讼范围至具备血氧监测功能的Apple Watch 6,并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提出申诉。
2023年10月,ITC裁定Apple侵犯Masimo专利,并发出Apple Watch进口禁令。Apple被迫在美国暂停销售Apple Watch 9和Apple Watch Ultra 2,并关闭老款产品的血氧功能。2024年10月,Apple反诉Masimo产品抄袭胜诉,仅获250美元赔偿。
2025年8月,Apple通过将血氧监测算法转移至iPhone实现规避,并获得CBP放行,Masimo随即起诉CBP越权,要求维持禁令。
对于国内可穿戴健康企业,该专利战目前未直接影响国内市场。Masimo的专利主要在美国生效,Apple国内版产品功能未受影响。但医疗器械知识产权专家指出,一旦国内企业出海,尤其是具备血氧监测功能的医疗器械产品,可能面临类似风险。
专家建议,企业在产品上市前应进行专利自由实施(FTO)报告,评估侵权可能性,并通过技术规避、交叉许可或专利授权等方式应对。同时,在产品立项初期即应进行专利规避设计,并在目标市场积极布局自有专利,以增强反制能力。
此外,专利诉讼可能影响相关专利的有效性,企业应密切关注类似案件进展,及时调整策略。提前进行多方复审(IPR)等程序,也可有效降低侵权风险。
Masimo与Apple的专利战不仅影响双方产品,也为国内医疗器械企业敲响警钟。随着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增强,未来面临专利冲突的可能性将显著上升,企业需提前布局,增强风险防控能力。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