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洽洽食品实现营收27.52亿元,同比下降5.05%;归母净利润为8864万元,同比减少73.68%;其中二季度净利润仅为1139万元,扣非净利润亏损1499万元。
利润下滑主要来自毛利率下滑和费用率上升。数据显示,2025年二季度综合毛利率约为21.4%,同比下降3.6个百分点,其中葵花籽毛利率约为20.9%,坚果约为14.8%。原料价格上涨成为主要诱因,受2024年9月内蒙古采收期连续阴雨影响,食葵产出减少,价格上行波及坚果原料。
公司未能有效应对原料价格波动,暴露供应链管理短板。原料端周期性强,但洽洽在多产地布局、套期保值和周期采购方面存在不足,未能有效“削峰填谷”。此外,渠道结构变化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
电商等新渠道快速增长,但毛利和净利水平较低。上半年电商收入约45亿元,同比增长25%;直销合计约7.8亿元。收入结构向低利润区迁移,导致利润被二次稀释。
费用端压力同步上升。二季度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同比分别变动+4.0、-0.5、+0.6、+2.3个百分点。新渠道开拓与促销投入、直播分销“渠道税”攀升,以及汇兑与融资结构变化推高财务费用。
洽洽传统渠道优势在于商超、便利店与夫妻店经销体系,覆盖56万终端,袋装瓜子市占率保持在50%-60%区间。但当前零食消费正被量贩折扣店、会员店、即时零售与直播电商重构。
量贩折扣店以白牌与极致性价比削弱品牌定价权,直播电商推动促销常态化,会员店要求独家规格与更低出厂价。洽洽虽在新渠道加大投入,但线上毛利率仅为16%左右,达人分佣、平台返点与物流履约吞噬利润。
提价空间受限,公司面临多重渠道博弈。硬折扣、会员店与直播电商三套不同渠道算法共同削弱品牌议价权。过去依赖“单品爆款+大经销盘”的规模红利模式已难维持,当前需要应对“渠道碎片化+人群分层+内容驱动”的新挑战。
面对主业利润承压,洽洽正拓展坚果品类并测试魔芋、鲜切薯条、冰淇淋等新品。坚果业务上半年占比从27%回落至22%,受成本与竞争双重影响。魔芋赛道已由卫龙、盐津铺子等占据心智,洽洽需依靠差异化与高效铺货打开空间。
海外业务成为增长新方向。2025年上半年公司海外收入同比增长13%,并在印尼、中东市场尝试新品类切入。海外市场具备更宽价格带与更规整渠道结构,但对本地化、合规与供应链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短期来看,三季度食葵成本回落与旺季动销有望推动毛利率回升。中期若实现原料平滑、渠道差异化与内容口碑建设,利润表将恢复弹性。长期而言,第二曲线不仅在于上新品,更在于重建新渠道—人群结构下的定价权。
原料冲击是引爆器,渠道换代是结构性压力,组织策略与纪律才是决定能否恢复的关键。如果三条路径同步推进,洽洽仍具备“最不坏”的基本面,但需以更现代的打法赢回定价权。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