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印良品中国闭店潮背后:战略转向低价店型应对竞争

MUJI无印良品在中国市场进入闭店潮,多地门店相继关闭。据媒体报道,北京世茂工三店将于8月31日关闭,此前北京国瑞城店已闭店,济南、长沙等地门店也宣布停业。

根据无印良品母公司良品计画财报,截至2025年5月,品牌在中国市场关闭17家门店,创下历史新高。

对于闭店,无印良品官方回应称是基于经营效率的正常调整,面对部分商圈人流下降,对效益不佳门店做出取舍。

品牌同时强调扩张策略:2025年3月1日至今,已新开15家门店。

一闭一开之间,战略变化逐渐清晰。据亿邦动力了解,关闭门店多位于核心商圈,租金高但客流下降。例如北京世茂工三店与新开的三里屯太古里店仅十分钟步行距离,老店近年客流减少,盈利下降。

为提升经营效率,今年初无印良品在中国市场推出低价店型“MUJI 500”,店内70%商品定价围绕25元展开。

该店型采取多项降本措施:

品类做减法:砍掉家具、服饰线,聚焦文具、零食、日用品等“小而轻”品类。

选址避高就低:门店面积控制在200平米左右,避开高端商圈,选择地铁站、大学城、社区周边。

供应链本土化:近一半商品采用中国制造,省去迂回物流链路。

产品去创新:复用现有低价款,不搞新花样,压缩设计与试错成本。

事实上,无印良品诞生于日本经济低迷时期,本是平价品牌,含意为“没有品牌标志的好物品”,经营口号是“有理由的便宜”。

2005年进入中国时,因发达国家势能差打法,与麦当劳类似,“摇身一变”成中高端品牌。

中高端策略下,门店多设在城市核心商圈的高端购物中心,如大悦城、万达、太古里,租金高昂。

如今为何转向低价路线?这是无印良品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在名创优品等对手挤压下进行战略调整。

截至2025年6月30日,名创优品国内门店数达4305家,密度是无印良品的10倍。无印良品中国门店数为414家。

名创优品核心优势在于极致性价比,大部分商品定价在10-39元区间。

例如香薰机,名创优品售价59元,无印良品同类产品售价达258元;纯棉四件套,名创优品79元,无印良品349元。

这种价格差异让名创优品吸引年轻大众消费者,无印良品被消费者吐槽“总觉得标价应该是日元”。

为应对市场变化,无印良品早在2014年就提出降价策略,此后9年历经11次连续降价,部分商品降幅高达50%。

不过降价力度未达预期,未跟上名创优品水平。

近期无印良品再次宣布,将对中国市场销售的衣物等260多个品类商品平均下调价格20%。

去年秋季,无印良品已对107个品类平均降价17.5%。

相比之下,名创优品早期曾被讽刺为“山寨”,但2022年后明确“去日化”,撕掉日系标签。

除价格优势外,名创优品还把握“兴趣消费”趋势,旗下潮玩品牌TOP TOY 2025Q2营收达4亿元,同比大增87.0%。

当前中国市场的消费趋势,让人联想到日本“失去的三十年”,进入“下流社会”,人们不再轻易为品牌溢价买单,转而追求本质价值与性价比。

优衣库和无印良品正是在这一环境下崛起,优衣库至今保持长青。

无印良品能否仅靠“低价”再次成功,尚待观察。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