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网络供餐整治见成效 科技赋能协同治理

科技赋能破题 协同治理提质 太原网络供餐整治见行见效

今年以来,面对网络供餐庞大的市场规模与群众对食品安全的关切,山西省太原市市场监管局以问题为导向,通过科技赋能、培优治劣、社会协同等系列举措,推动网络供餐整治走深走实,形成监管有力度、行业有提升、消费有保障的良好局面。

智慧监管破解痛点

针对网络供餐监管中底数不清、效率低、响应慢等难题,太原市依托全市统一的食安智管平台,开发9项核心功能,解决九方面问题。建立外卖餐饮电子档案,一企一码解决底数不清、数据不准问题;线上检查及整改报告闭环管理,解决日常监管效率低、数据统计滞后问题;建立小餐饮线上月自查制度,解决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问题;开展“线上自查+明厨亮灶”监管,试行非现场检查模式,解决监管力量薄弱问题;在小店区试行明厨亮灶“隔空喊话”远程警示,解决监管不及时问题;建立线上风险清单,解决管理不精准问题;“健康证明电子化+线上晨检”管理,解决人员健康证明真伪难辨、假体检、假证明、易丢失、易损坏等问题,实行全过程无纸化线上办理,今年以来办理电子健康证明169271份;在食安智管平台设立学习考核功能模块,解决人员学习渠道、内容单一问题;在食安智管平台设立“领导驾驶舱”模块,对数据分析进行细化,动态显示监管数据,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标准化建设提档升级

太原市市场监管局通过培优治劣,点面结合引领行业提档。该局制定地方标准《太原市小餐饮经营管理规范》(DB 1401/T 22-2024)和《外卖食品安全和卫生达标管理规范指南》,推进外卖管理标准化;印发《小餐饮提质升级行动工作方案》,引导小餐饮集中化经营、集约化管理,提升整体档次;联合行政审批局印发《规范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小餐饮店许可备案和监管工作实施方案》,审管衔接空档及缝隙越来越小;以外卖较为集中的商业综合体、街区为主体,培育硬件一流、环境整洁、管理先进、经营规范的示范点及集中区;推广借鉴迎泽区“百胜云厨”无堂食外卖集中经营模式,推行集约化、连锁化无堂食管理新方向。对一址多店、一证多店及影子店、幽灵店等进行清理,净化外卖市场秩序,共培育发展外卖集中区13个,指导督促平台下线问题店铺1611家。

截至8月20日,太原市共有网络供餐第三方交易平台3家,入网从事外卖经营的餐饮单位13086家,其中,无堂食外卖餐饮单位累计1372家;无堂食外卖集中区域累计43个。截至8月中旬,全市累计网络供餐6394万单,日均点餐量约27.8万单,餐饮网络供餐经济体量约20亿至30亿元。

构建多元治理新格局

9月3日11时26分,记者打开美团APP首页,点击外卖后再点击页面最上方一栏的“全部”,在新页面的“品质甄选”中,就可看到明厨亮灶选项,点击后,开通明厨亮灶的商家就显示在列表中。记者随机点开名为尚明洞石锅牛肉汤饭(公元时代城店)的商家,可以看到商家烹饪制作区域的实时画面,工作人员正在备餐,一举一动非常清晰。如果觉得后厨有问题,消费者还可以点击右下角的“反馈”,对后厨直播情况进行反映,也可以对商家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反映,还可添加图片和视频。

太原市市场监管局加强与第三方平台协同联动,实现对入网经营者的高效治理。该局对网红店、销冠店及外卖集中区域经营者食品、餐具进行重点监督和抽检,今年共抽检1260批次,同比去年增加35%。督促平台新增“堂食标注”功能和“明厨亮灶”专区,联合推行外卖食安封签管理,消费者可以看标注选店、看视频点餐、看封签收餐。该局探索建立无理由先行赔付机制,对涉及食品质量问题的投诉举报,平台先行赔付。对基层监管发现风险较大的经营者,试行先行下线机制。

2025年以来,该局连续发布2批次典型案例,对当事人进行警示,引导其他经营者规范经营;公开招募664名吹哨人志愿者队伍成为外卖整治第三力量,参与外卖治理;开展“骑手随手拍”活动,引导骑手参与外卖治理;在人流量集中区域试行消费体验评价活动,公众扫描二维码即可进行评价。

截至8月中旬,太原市市场监管局共检查交易平台11家次,检查外卖餐饮单位4146家次,立案274起,罚款11.7万余元,培育发展外卖经营集中区13个,整治氛围及执法震慑作用基本形成。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