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首家社区店开业,选址转向居民区,以“多品类、长时段、轻量化”模式服务社区居民,聚焦“一老一小”及家庭客群。
过去海底捞多布局核心商圈,依赖聚会消费,但当前面临商圈资源见顶、非高峰时段坪效低等问题。此次社区店模式突破传统,门店面积约为200平方米,配有200平方米外摆区,引入泡泡屋、早餐车等设施,覆盖火锅、早餐、熟食、夜宵等多元餐饮场景,营业时间从早上6点持续至次日凌晨3点。
定价策略更加亲民,如手作鲜包2.9元起、现炸麻花1.5元一个。门店还推出针对老年人的敬老折扣、儿童餐等服务,直接对标社区早餐店与熟食店。
该社区店位于北京沙河玖耀里西区商业中心底层,周边交通便利,住宅密度高,常住人口约3.84万人,涵盖老年人、亲子家庭、高校学生等多元客群。
产品组合涵盖火锅、早餐、熟食、小吃等。早餐包括手作鲜包、现炸麻花、小笼包、饺子、奶皮子酸奶、茶叶蛋、粥、豆浆等;熟食小吃涵盖五香熏鸡肉、兔腿、酱牛肉、椒麻鸡、手撕兔、柠檬凤爪等;卤味有藕饼、锅巴土豆、炸鸡块、茴香小油条等;夜宵以烤串为主。
门店空间划分为内区与外区,内区设有16个卡座,外区包含泡泡屋、早餐车及外摆区。泡泡屋可作为包间或等位区使用,早餐车提供现场制作的早餐,外摆区供顾客等餐或露天就餐。
门店营业时间覆盖全天多个时段,从早6点至凌晨3点,满足社区居民不同时段的餐饮需求。定价方面,针对不同客群推出差异化策略,如银发客群可享敬老季折扣,60-69岁顾客凭身份证立减20元,70-79岁立减30元,80岁以上立减40元。
海底捞社区店的定位为“家门口的餐厅”,通过“火锅+早餐+熟食”的组合,打破单一火锅场景限制,提升非高峰时段营收。社区门店相较传统大店更轻量化,便于复制,有助于开拓新市场。
社区店还可承担前置仓与线下体验点功能,支持外卖、外带、预制菜零售等业务。通过探索“火锅+”模式,海底捞寻求差异化竞争优势,并推动从侧重堂食向“到家+到店”并重的战略转型。
社区店通过“一店多能”,转型为高频的社区餐饮综合服务站点,与社区早餐店、熟食店、便利店等展开竞争。门店延长营业时间,覆盖早餐、午餐、下午茶、晚餐、夜宵四大消费场景,提升坪效。
通过设置高周转率品类,最大化单位面积产出,例如早餐档口提供即买即走服务,熟食档口满足下班带菜需求。空间功能动态切换,提升利用效率,如外摆区泡泡屋在不同时间段承担等位与用餐功能。
海底捞社区店的尝试既是应对商城店增长瓶颈的破局之举,也是一次社区餐饮模式的创新探索。门店通过多品类组合、轻量化运营与精准服务,瞄准社区高频刚需。
挑战仍存,包括如何平衡火锅的聚会属性与社区高频消费需求、如何在低价策略下维持利润,以及如何应对外部社区餐饮的灵活竞争。社区餐饮需真正融入居民日常生活,海底捞能否成为社区“常客”,仍需观察其后续运营表现。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