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集团作为北京市汽车产业的重要力量,正全面发力于研发、制造及智能技术等多个领域。北京商报记者近日跟随“智变新程·科技北汽”采访团获悉,北汽集团已在关键技术领域确立明确目标:2027年将启动全固态电池的小批量搭载示范运营,并初步规划面向商业化运行的Robotaxi车型实现量产,在国内多个城市同步投放。
在新能源汽车“补能焦虑”尚未完全缓解的行业背景下,北汽集团的技术布局不仅聚焦于车型产品本身,更延伸至电池核心领域,以期通过创新手段突破行业瓶颈。
据北汽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集团目前正同步推进固液混合电池(半固态电池)与全固态电池两条技术路线。按计划,半固态电池将于明年完成产品开发,而多场景全固态电池系统的研发也在积极推进中。该系统具备优异的安全性能、超长续航里程以及低温环境下快速充电等优势,计划于明年完成整车验证,2027年进入小批量搭载示范运营阶段。
在深耕全固态电池研发的同时,北汽集团在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等前沿领域也持续加码。在智能驾驶方面,北汽集团与华为合作研发的享界S9增程车型已搭载华为ADS 3.0辅助驾驶系统,鸿蒙智行首款旅行车享界S9T将首批搭载HUAWEI ADS4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此前,北汽集团与小马智行联合开发的“无人驾驶出租车”已上路测试,今年内计划实现千辆以上规模的车队运营。截至目前,北汽集团的Robotaxi量产测试车上路数量位居全国首位。
此外,北汽集团正打造全新一代滑板平台,为大规模生产高阶智能车型奠定基础。基于该平台,集团正积极推动开发面向商业化运行的Robotaxi车型,并初步规划于2027年实现量产并在国内多城市同步投放。
作为北汽集团开拓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重要“抓手”,北汽新能源目前已形成“极狐+享界”的双品牌布局。北汽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集团将聚焦极狐、享界双品牌的差异化发展,通过高端化与大众化的协同推进,进一步强化在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品牌定位。
市场表现印证了其发展势头。今年上半年,北汽新能源销量达6.72万辆,同比增长近140%。为保障产品新能源性能的稳定性,北汽新能源投资20亿元建设北汽集团新能源汽车试验中心。按照规划,到2027年,北汽新能源将实现年销量50万辆的目标。
强大的研发投入为实现上述目标提供坚实支撑。据透露,2024—2030年,北汽集团累计研发费用将超过千亿元,重点投向固态电池、氢能、自动驾驶等前沿技术领域。
技术实力的积累也成为北汽集团的重要底气之一。截至目前,北汽集团累计申请专利约3.9万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超过40%,授权专利超过2.7万件;三电、氢能等核心技术已7次荣获“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集团已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300余项,多项技术方案被纳入国家标准。”北汽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体系化的技术能力,确保了北汽集团能够将科技创新高效转化为产业化产品优势,从而实现自主创新的可持续发展。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正步入转型的深水区,从整车智能化向能源体系革命的跨越,已成为各大车企争相布局的战略高地。对于北汽集团而言,在推进车型研发布局的同时,电池、智能驾驶等领域的体系化技术创新能力,将成为其实现长期发展的核心支撑。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