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外卖大战:阿里能否击穿美团护城河?

近期,“外卖三巨头”京东、美团和阿里的新一季财报陆续出炉,揭示了外卖价格战的激烈程度。二季度,京东收入同比增加22.4%,但净利润同比下降50.8%,粗略估算在外卖上烧掉了近140亿;美团收入同比增长11.7%,但净利润同比暴跌89%,大约烧掉了115亿;阿里收入同比微增2%,但净利润同比下降18%,估计也为“外卖大战”烧掉了百亿。

按照三家平台公布的计划,今年将为外卖大战累计投入近千亿元。美团作为外卖业务的根基企业,在京东和阿里的围攻下显得受伤最重,财报发布后港股重挫10%,创去年九月来的股价新低。美团预计三季度会因战略投资导致核心本地商业出现重大损失,但仍对未来行业恢复到合理水平抱有信心。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阿里在财报发布后股价大涨超12%。有分析认为,阿里凭借5856.6亿元的现金及其他流动投资,远高于京东和美团,巨量资金投入下有望赢得外卖大战的最终胜利。

不过,外卖业务本身是亏损的,阿里逻辑并非为了外卖本身盈利,而是用外卖高频场景为淘宝引流。蒋凡在财报会上说明,外卖业务的战略地位要放在大棋局上看待,其本身的盈利状况并不重要。一些分析人士认为,阿里每年从其他渠道采买流量的费用高达上千亿,外卖补贴相当于将这部分资金直接补贴用户,给淘宝带来流量并维持闪购业务壮大。

然而,阿里在财报后股价大涨更多归因于阿里云26%的增长和自研AI芯片的进展,而非闪购业务的胜利。淘宝闪购的叙事逻辑存在漏洞,外卖与电商协同效应并不明显。蒋凡披露8月份淘宝闪购拉动日活上涨20%,但第二季度订单数未达数量级,对日活带动不明显。

高强度补贴虽带来月活大幅提升,但日活提升最终是为了带来更多交易量。第二季度淘天核心客户管理收入增长10%,低于上一季度的12%,尚难看出闪购的带动作用。销售与市场费用增加200多亿,其中100多亿用于补贴,尚未抵消广告投入。

此外,广告投流吸引的是高意向用户,与被低价券吸引来的用户存在区别。阿里做淘宝闪购仍沿用“炮灰思维”,本质上为了解决淘宝主站流量稀缺问题,强调生态协同。阿里生态系统内的UC浏览器、优酷土豆、高德、饿了么等,都曾承担为淘宝导流重任。

生态协同能让新业务快速破局,但也容易让新业务丧失发展主动权。如果新业务锚定为核心业务提供流量,一旦核心业务遭遇困境,没有造血能力的新业务处境尴尬。淘天第二季度GMV增速5%,低于拼多多、抖音电商、快手的双位数增长。

进攻外卖战场的同时,拼多多和抖音电商大力扶持中小商家,试图让优质中小商家在供给端实现升级,未来可能对淘天进一步造成冲击。淘宝闪购仍处于“战时状态”,依靠强补贴维持单量,7月单月补贴峰值超过100亿元,汇丰预计2026财年外卖业务每单亏损2.7元,即时零售每单亏损3.7元。

低价退潮后,被低价吸引来的用户是否留下仍是未知数。阿里能否赢下外卖大战,关键在于市场份额和平均单位成本的平衡。美团护城河是否坚不可摧,成为另一个讨论焦点。新入局者短期内投入几百亿,无论多坚固的护城河都需承受冲击。

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授布鲁斯·格林沃尔德认为,有护城河的企业一般具有市场份额稳定、行业新进入者不多、能持续保持高利润等特征。护城河建立在规模经济优势和客户锁定的结合上。

瑞银报告显示,当前外卖市场份额分布为美团65%、饿了么28%、京东7%。美团财报透露数据显示,其与主要竞争对手的UE差从2元变为4元。美团一单亏损2元,淘闪亏6元,显示出美团在平均单位成本方面存在竞争优势。

面对阿里这样的超级巨头,美团护城河拦截作用有所减弱。如果美团最终胜出,反而能加固其护城河。罗马非一日建成,护城河也不是短期挖出的。格林沃尔德认为,如果行业存在进入壁垒,高效运营是唯一头等大事。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