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9月8日讯(记者 石雨)“今年以来,上海金融系统加大力度推动金融支持稳外贸、稳外资,不断扩大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9月8日,上海市委金融办副主任陶昌盛在“活力中国调研行”上海主题采访情况介绍会上表示,下一步将将继续加强政策协同联动,以更优质、更完善的金融服务稳外贸、稳外资,以更大力度、更高水平的金融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动能,为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多作贡献。
从今年以来的具体成效来看,据陶昌盛介绍,在满足外贸企业融资需求方面,上海市金融系统加强银企对接,落实本市加强中小企业融资支持的若干措施,依托各区融资服务中心,开展外贸专场融资政策宣介,举办一系列稳外贸融资对接活动,快速响应诉求、协调解决企业个案。在沪金融机构推出外贸快贷、跨境贸E贷等产品,支持外贸企业资金周转。
同时加强企业走访,强化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单列外贸板块,深度融入“千企万户大走访”,针对外贸企业组织开展走访对接,了解企业资金情况和融资需求。截至今年7月末,走访外贸企业2.8万户。其中,授信8057户,金额2412亿元;放贷7789户,金额1341亿元。
在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作用方面,着力支持中国信保上海分公司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推出新型产品,针对企业“有单不敢接”难题,推出安心接单保,已为1282家重点外贸行业企业提供出口前保险,今年1-8月,承保出口和海外投资468亿美元,受惠企业超过1.3万家。
同时升级授信模式,在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升级推出沪贸批次贷主动授信模式,通过区块链技术为外贸小微企业提供主动授信支持,实现企业与银行信贷产品的精准匹配,释放额度达500亿元。
此外,据陶昌盛介绍,上海金融系统还推动国家开发银行上海市分行、进出口银行上海分行加强政策性贷款支持。上海市融资担保中心推出汇率避险担保业务专项方案,为外贸企业提供汇率避险衍生业务保证金减免支持。
针对扩大金融高水品对外开放,陶昌盛在会上指出,外资金融机构和国际金融组织正加快集聚,截至今年6月末,上海持牌金融机构1796家,其中外资机构556家,占比近三分之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上海中心等落户。
同时,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持续深化,“沪港通” “债券通”“互换通”等重要机制稳步推进。截至今年7月末,QFLP和QDLP试点分别吸引99家、66家国际资管机构参与。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深入推进。今年1-7月,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场内交易保费规模达39.3亿元,登记保费超过842亿元。
本文转载自蓝鲸财经,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蓝鲸财经通知我方删除,我方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文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