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2025Inclusion·外滩大会上,“2025蚂蚁InTech奖”正式揭晓。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张帆等10名青年科学家获“InTech科技奖”,每人获20万元奖金。
张帆的研究项目为人工智能与弥散磁共振成像技术融合,使脑白质神经纤维束提取时间从1.5小时缩短至几分钟。该项目可显著缩短急性脑部疾病患者术前扫描检查时间,帮助医生争取抢救黄金时间。张帆介绍,项目成果已在多国临床和科研机构应用。
张帆是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青年人才。其研究聚焦人工智能与脑神经影像计算,突破传统算法瓶颈,实现关键性技术指标的量级提升。他介绍,将AI算法运用于脑科学和脑疾病研究,可显著降低急性脑疾病就诊前检查时间,为医生抢救赢得更多时间。
张帆从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到博士后研究员,持续从事人工智能与脑影像研究。他指出,2015年前后深度学习在脑影像数据分析领域开始发展,当时国内多基于国外开源算法和模型进行改进,如今已有大量原创研究成果。
目前,张帆被称为全球弥散核磁共振领域Top 1%专家,是业内公认的顶尖青年学者。37岁的他在外滩大会获得含金量极高的“InTech科技奖”,认为该奖项是对阶段性成果的认可。
在接受采访时表示,AI在科研和生产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其融入各行各业是大趋势。无论政策导向还是个人生活需求,AI都将更深入渗透至大众生活方方面面。
随着AI深入生产生活,也在推动科技普惠门槛的降低。例如其团队开发的软件系统基础方法,适合在设备不全的市县级医院推广普及。团队自费组织了多项免费培训,推动项目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尽管中国在科研论文产量上已居全球首位,但张帆指出,在真正创新性成果和实际应用层面,与西方国家仍存在一定差距,需更多专家学者共同努力。
本届“InTech科技奖”共评选出10位获奖者,包括北京大学副教授金鑫、上海交通大学助理教授李永露、南开大学教授汪定等。另有10位来自全球顶尖学府的中国籍在读博士生获得“InTech奖学金”,每人奖金5万元。
颁奖嘉宾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陈纯,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张宏江,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郑纬民等学界权威。图灵奖得主Jack Dongarra通过视频寄语青年学者:“科研之路未必平坦,但你们今日探索的问题将定义未来技术与机遇。”
蚂蚁集团首席技术官何征宇介绍,InTech奖自2024年设立,采用院士及权威专家提名评审制,旨在支持计算机与交叉学科领域的中国青年科研力量。今年首次增设面向中国籍在读博士生的奖学金。本届参评规模达去年3倍,海外申报者占比超20%,候选人来自牛津、耶鲁、斯坦福及清华、北大、港大等高校。
近年来,中国科研人才生态持续发展。数据显示,中国AI科研人员数量从2015年的不足万人增长至2024年的5.2万人。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为代表的高校持续构建世界级科研体系,企业如蚂蚁集团通过设立奖项与产学研合作,成为培养青年科研人才的重要支撑。
蚂蚁集团近年来持续加大对AGI等前沿技术与青年人才的投入,推出“Plan A”全球招募AI顶尖人才,组建以首席技术官何征宇为首的AGI攻坚团队,开源多项大模型与强化学习框架,并与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设立科研基金和研究型实习项目,推动技术更快服务民生。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