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中国买家锁定四家机构,10月底前敲定交易

星巴克已将博裕资本、凯雷集团、殷拓集团(EQT)与红杉中国列为最终候选买家,并于上周向这四家机构发送确认函。目前交易进入最后谈判阶段,预计在10月底前敲定结果。春华资本亦进入本轮竞购,存在与其他机构联合竞标的可能。

此前,包括高瓴资本、博裕资本、信宸资本、华润控股、方源资本、美团、春华资本、PAG、凯雷、KKR、贝恩投资、EQT等在内的多家国内外机构均曾积极沟通,红杉中国作为相对低调的竞标者进入“决赛圈”令人意外。

星巴克中国目前估值约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8亿元),若交易达成,将成为近年来全球消费品企业在中国剥离业务中金额最高的案例之一。自年初以来,潜在买家名单持续变动,2月时包括华润、KKR、方源资本、PAG和美团,6月高瓴资本参与管理层路演,交易估值约50亿至6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8亿至430亿),9月初星巴克邀请10家机构提交非约束性投标。

多数竞标方给出的估值约为星巴克2025年预期EBITDA(4亿至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8.4亿至35.6亿)的10倍左右,部分出价高出该倍数15%。该估值水平与瑞幸咖啡接近,后者目前估值为其未来12个月预计EBITDA的9倍。

进入最终轮的机构中,博裕资本近期完成北京SKP收购,凯雷拥有麦当劳中国、日本KFC等餐饮资产运营经验,殷拓集团为欧洲大型私募,曾收购雀巢皮肤健康部门,红杉中国则在年初收购欧洲音响品牌Marshall多数股权,并在消费并购领域持续发力,春华资本则具备国际品牌本土化经验,曾参与百胜中国、美赞臣中国等项目。

星巴克对竞标方提出多项要求,包括企业文化、管理风格、可持续发展措施、员工待遇、交易结构及商业计划等。门店扩张目标亦为关键考量因素,星巴克中国首席执行官尼科尔此前提出将门店数量从8000家扩展至20000家。

星巴克中国市场份额近年持续下滑,从2019年的34%降至2024年的14%。瑞幸咖啡以“高性价比+快周转”模式迅速扩张,2023年销售额已超过星巴克,成为中国市场最大咖啡连锁品牌。面对业绩压力,星巴克中国采取降价策略并加快本地化新品推出,6月底同店销售额实现2%增长。

引入本土资本或战略伙伴被视为星巴克应对本土品牌竞争的重要手段。2023年9月,时任全球CEO纳思瀚曾表示不考虑分拆或引入战略投资者,但至2024年7月,公司首次松口探索中国业务战略合作伙伴。尽管星巴克表示不会全面出售中国业务,但具体保留股份比例尚不明确,可能出售控股权、少数股权或保留部分供应链业务。

星巴克发言人曾表示,公司正努力寻找最佳增长路径,探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业内普遍认为,这一表态相当于变相承认出售计划。2024年5月,星巴克进一步澄清称,仍将保留中国业务相当一部分股份,但具体比例尚未明确。

全球消费市场并购交易近年显著回暖。普华永道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至2025年上半年,全球消费市场交易总价值上升超过三成,亚洲尤其是中国市场并购交易额同比增长45%,成为并购热潮的重要舞台。

过去一年,中国机构在全球并购中表现活跃。高瓴旗下Rava Partners收购日本地产开发商Samty Holdings,红杉中国完成对英国音响品牌Marshall多数股权收购,Blue Pool Capital收购意大利奢侈运动鞋品牌Golden Goose部分股权,博裕资本收购北京SKP部分股权,KKR拟收购大窑饮品,RBI完成对汉堡王中国的完全控股。

红杉中国与星巴克渊源可溯至2020年,当年红杉中国与星巴克中国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成立星苒(上海)投资合伙企业,聚焦新生代餐饮与零售科技投资。此次进入“决赛圈”,体现红杉在消费领域的持续布局。

凯雷作为国际老牌私募,2017年联合中信资本收购麦当劳中国80%股权,推动后者在中国市场快速扩张,一年新开门店超过1000家,最终实现超过6倍回报。2024年凯雷将所持28%股权全部回售麦当劳全球。

博裕资本在消费投资领域亦有深厚积累,曾参与阿里股份回购、日上免税、北京SKP等项目,近年募资规模扩大,为其参与大型并购项目提供资金保障。

殷拓集团作为瑞典私募巨头,2022年完成对霸菱亚洲的收购,并收购中国虫害防治运营商佳得安,此前在老百姓大药房投资中实现超过12倍回报,体现其在中国市场的长期布局。

春华资本在百胜中国项目中表现突出,2016年入股后推动公司数字化转型,建立跨品牌数字化生态系统,并优化外卖服务流程,体现其在国际品牌本土化方面的经验。

尽管交易尚未最终落定,但能进入星巴克中国收购“决赛圈”,已体现相关机构在消费并购领域的实力与过往业绩的认可。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