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推扫街榜挑战美团大众点评

阿里与美团新一轮较量开启

9月10日,高德地图正式发布“高德扫街榜”,强调“真实”和“永不商业化”,直指美团旗下大众点评的核心阵地。

此前,高德团队频繁往返北京、杭州协同,市场传言阿里在总部推进高级别本地生活新项目。8月有求职者及高德前员工透露,收到专项攻坚面试或回流邀约,项目核心团队集中在阿里西溪园区“C4楼”封闭办公。

该业务终于揭开面纱,高德希望从地图工具变为消费决策入口,目前尚未与阿里其他业务打通,仅由高德单方面推进。

此前,阿里依托口碑网、饿了么等试图在外卖、团购等赛道突围,但始终未能撼动美团的地位。

高德推20亿消费券,美团重启品质外卖

高德称将发出2亿打车券、9.5亿消费券,降低用户到店成本,为烟火小店提供5000万次的精准曝光。

同一天,美团大众点评宣布将正式“重启”品质外卖服务,以“AI+真实高分”为用户提供可靠决策,剔除非真实点评数据,并发放2500万张大额消费券。

此前,美团推出美食社区产品“鸭觅”APP,主打拒绝商业化,被视为美团的防御与反击。

高德扫街榜内容与特点

高德扫街榜分为状元榜、扫街榜、热门打卡和城市指南四大部分,涵盖“吃喝玩住”。

其中,“状元榜”为年度榜单,覆盖美食、酒店、景区三大类;“扫街榜”为日榜,以线下餐食商家为主,包括“烟火小店”“本地人爱去”“多次前往”等特色榜单。

目前,高德扫街榜已覆盖全国300多个地级市,有160万个商家上榜,包括87万家餐厅、23万家酒店和近5万个景区。

高德强调榜单通过融合用户真实行为数据与AI算法,并引入芝麻信用做可信评价加权,且“永不商业化”,不接入广告和佣金入口。

商家与用户反馈不一

有餐厅商家表示,高德扫街榜“永不商业化”的口号诱惑力很大,但目前高德扫街榜单是新产品,定位较理想化,还需持续观望。

产品发布后,在社交平台上褒贬不一。支持的用户称“能够倒逼行业整治刷好评和广告”;不看好的用户则质疑“本地人和回头客根本不用导航,这是否是个伪命题?”

一名业内人士解释,高德推出扫街榜的核心逻辑是以“无商业化、重质量”的姿态切入本地生活市场,最直接的目的在于抢占流量入口。

榜单机制会驱动商家通过优化服务、改进菜品质量等方式主动运营,以维持排名。这一过程可能反哺阿里在外卖、闪购等相关业务的发展。

阿里本地生活屡战屡败,高德能否成黑马?

高德此前曾推出“高德指南”,但未形成差异化。而阿里的本地生活探索可追溯至2004年口碑网。

2008年阿里全资收购口碑网,后并入淘宝体系,陷入“定位模糊”。2013年,阿里以注资形式获得高德28%股份,次年完成全资收购。

2015年,阿里与蚂蚁金服重启“口碑”,将淘点点资源整合,2017年上线独立APP。

2018年,阿里全资收购饿了么,与口碑合并成立本地生活服务公司。

2021年,阿里将饿了么、飞猪、高德整合为“本地生活服务板块”,高德承担更多生态协同角色。

2023年,高德与饿了么到店业务正式合并,成为阿里本地生活“到店核心”。

2025财年第三季度,高德才首次实现盈利。

高德扫街,美团是否担忧?

海豚社创始人李成东认为,高德扫街榜“稳准狠”,找准了痛点,但阿里若想借高德地图改变用户心智,仍面临巨大挑战。

高德坐拥7亿月活,日活用户达1.7亿,每天产生1.2亿次生活服务相关搜索。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网民使用的地图导航APP中,高德地图、百度地图和腾讯地图位列前三。

大众点评、小红书等平台常被诟病“广告太多、缺乏真实感”,高德借助导航数据作为榜单评判依据,确实具备一定差异化。

美团同样在强化“真实”,上线“鸭觅”APP,通过推荐官机制减少广告、营销和刷评,但鸭觅的最大短板在于缺少流量入口。

挑战与质疑并存

高德“永不商业化”的定位引发外界对其业务可持续性的质疑。

一名咖啡简餐商家透露,在申请入驻高德商铺时,很多信息需要开通“高德旺铺”才可以填写,基础版本为600元/年。

有用户提出,高德扫街榜依赖的地图模式存在局限,如“回头客餐厅”“本地人爱吃”等标签与导航使用场景相悖。

甚至有用户担心,现阶段大部分用户仍旧依赖大众点评推荐,然后导航前往,这是否会沦为大众点评榜单的复制?

综合多位从业者观点,高德扫街榜短期内会带来行业讨论度,出发点具有差异化价值,但在竞争激烈的本地生活赛道,“榜单难做”是行业共识,即便背靠阿里这样的巨头,高德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颠覆式突破。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