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被称为“羽绒服界爱马仕”的加拿大鹅,如今陷入出售传闻,其控股股东贝恩资本已正式开启出售流程,尽管包括安踏和波司登等中方资本曾被传参与竞购,但相关方已否认。
尽管目前尚无买家浮出水面,加拿大鹅在中国市场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窘境形成鲜明对比。2018年底进入中国市场后,加拿大鹅迅速走红,北京三里屯的首家门店曾引发消费者长时间排队抢购。其售价动辄上万元,远超国内羽绒服品牌的平均售价。
2019至2023年间,加拿大鹅平均每年新开6家门店,截止2025年一季度,其全球74家门店中有30家位于大中华区,成为品牌第一大市场,营收占比从12%增长至35%。
2021年,加拿大鹅推出多个非羽绒服品类,包括售价4500至7000元的鞋靴、500至1000元的羊毛袜以及行李箱和家居用品,进一步强化其高端生活方式品牌形象。
然而,自2022年起,加拿大鹅的高端形象开始松动。财报数据显示,2022至2025财年销售额同比增速分别为21.54%、10.84%、9.6%和1.1%,增长几近停滞。2024财年,尽管大中华区销售额达到22亿元人民币,首次超越美国和加拿大本土市场,但消费者热情已明显下降。
加拿大鹅2022年以来经历三次中国区总裁更替,通过裁员降本增效,股价也蒸发超过80%,市场信心严重受挫。
加拿大鹅的高溢价主要源于品牌讲述的“加拿大原产地”“全球最保暖羽绒服”等故事,但当消费者开始理性看待品牌价值,其高定价策略便难以为继。
此外,质量问题频发也加剧了品牌的困境。2021年底,有消费者发现加拿大鹅羽绒服存在缝线粗糙、商标错误等问题,且大陆地区专卖店商品不支持退货,引发广泛舆论批评。
另有消费者指出,加拿大鹅部分羽绒服的鹅绒填充量不足20%,黑猫投诉平台上的相关投诉已达700余条,集中在产品质量、假货和售后服务问题。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高性价比竞争者崛起,成为压垮加拿大鹅的“最后一根稻草”。国内品牌如波司登近年来不断提升产品均价,从2018年的1000元增长至2025年的1800元,但相较加拿大鹅仍具性价比优势。
波司登2024/25财年营收259.02亿元,同比增长11.58%;净利润35.14亿元,同比增长14.31%。国际品牌如盟可睐也在中国市场表现亮眼,2024年其高端羽绒服品牌营收超过27亿欧元。
其他如始祖鸟、lululemon和萨洛蒙等品牌也在瓜分加拿大鹅的市场份额。线下门店中,原价近15000元的羽绒服已降至9000元,部分产品甚至可享五折优惠。
不只是加拿大鹅,不少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均面临挑战。被称为“中产三宝”的始祖鸟、拉夫劳伦和lululemon热度下滑,lululemon营收增速放缓,始祖鸟和拉夫劳伦热度下降。
尼尔森《2025年运动消费趋势报告》显示,3000元以上高端运动产品中,消费者对品牌知名度的关注占比从2023年的45%下降至2025年的21%,功能匹配度和性价比成为更关键的决策因素。
据中国服装协会数据,2017年国内羽绒服市场规模不足千亿,到2023年已增长至近2000亿元,预计2025年底将达到2500亿元。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加拿大鹅需要重新审视自身定位。波司登作为国内第一羽绒服品牌占据主导地位,高梵凭借“黑金系列”在3000元以上高端市场占据18%份额。
北面、盟可睐、鸭鸭、雪中飞等品牌也在争夺细分市场。消费者更关注产品实际价值,如填充物种类和含量,而非单纯为品牌溢价买单。
如果加拿大鹅能够重新聚焦产品本身,满足消费者核心需求,或许仍有空间成为小而美的品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