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巨头外卖战略分化:退出与加码并存

当平台投入约400亿元补贴掀起外卖大战,餐饮企业应对外卖渠道的战略出现明显分化。

“徽菜第一股”小菜园自2025年8月起不再参与美团、饿了么、京东外卖三大平台的折扣活动,明确外卖不做套餐,强调以堂食为主,外卖仅为补充,并设定外卖营收占比不超过35%的红线。

魏家凉皮则更进一步,继2023年退出美团后,于2025年在西安、咸阳地区全面关闭饿了么门店,且未入驻京东外卖,成为国内首个主动放弃外卖渠道的连锁快餐品牌。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海底捞持续加码外卖业务,2025年上半年外卖收入达9.28亿元,同比增长近60%,其中“下饭火锅菜”贡献超55%的外卖收入。

海底捞还在测试拌饭、自制饮料等新品类,计划整合多品牌资源打造“超级厨房”,探索卫星店模式以驱动收入与利润双增长。

九毛九集团2024年外卖收入达10.43亿元,同比增长15.8%,外卖占比由2023年的15.1%提升至17.2%,被视为未来利润修复的关键支点之一。

2024年,九毛九与美团合作开设主打外卖的“品牌卫星店”,通过轻资产、小面积模式实现快速布局。

截至2025年,海底捞、老乡鸡、全聚德等超800个品牌已开设超5500家外卖卫星店。

选择退出外卖的企业主要基于成本与体验考量。外卖需额外承担平台抽佣、推广费、包装与配送成本,客单价低、利润薄,销量越高可能亏损越大。

此外,大量外卖订单易分流堂食资源,影响前厅服务与顾客体验。小菜园创始人汪书高表示,曾因平台促销导致单日突增百单,严重影响店内运营。

而选择加码的企业则看重规模效应与场景延伸。外卖专门店(卫星店)面积小、投资轻、选址灵活,可深入社区与写字楼,满足一人食等新场景需求,提升整体营收密度。

品类特性影响外卖适配度。快餐、茶饮类外卖占比普遍较高,如肯德基外卖收入占比45%,必胜客43%,奈雪的茶达48.1%。

正餐品牌中,小菜园外卖占比39%,绿茶集团22.9%,海底捞仅4.5%,九毛九为17.2%。

企业普遍意识到需控制外卖依赖度。小菜园认为理想堂食与外卖比例为“三七开”,避免外卖冲击品质主线。

品牌定位亦决定战略方向:高端或注重体验的品牌倾向保护堂食,大众化品牌则借外卖扩大覆盖。

截至2024年底,中国外卖用户规模突破6亿,市场规模超1.2万亿元,外卖已成为行业重要组成部分。

是否开展外卖并非简单二元选择,而是企业基于品类、成本结构、品牌定位与运营能力的综合决策,核心在于找到品质、效率与规模的平衡点。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