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万科集团(000002.SZ/02202.HK)正式公布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形成“集团总部、地区公司、事业部”三类组织结构,撤销去年10月实施的“5+2+2”架构。
针对地产开发业务,万科撤销所有区域公司,精简为“总部-城市公司”二级管控模式,由集团总部直接管理北京公司、广佛公司、深圳公司等16个城市公司。
此次调整是自2024年1月深铁集团入主管理层以来最大规模的人事与组织变革。集团总部定位为战略运营、风险控制、资产价值和科技创新中枢,新增审计监察中心、人力资源中心、财务资金中心等11个职能中心。
地区公司作为一线业务协调执行中枢,负责开发业务及经营服务业务属地统筹;事业部则承担经营服务业务专业运营职能,设立物业、商业与酒店、办公等8个事业部。
管理层方面,卜令秋任集团财务总监,其来自“深铁系”,曾任深圳市特区建工集团财务金融部总经理,并已于9月初出任万物云非执行董事;韩慧华继续担任执行副总裁、财务负责人。
原华东区域总经理吴镝升任首席营销官,原西南区域总经理李嵬出任集团投资发展中心总经理。总部各中心总经理多数由原区域或城市公司负责人转任,北京区域由深圳国资委指派李刚、王智余分别担任一二把手。
近年来万科多次调整组织架构。高峰期曾推行事业合伙人机制向下放权,助力业绩增长。2022年郁亮指出,分布式管理模式在复杂项目增多背景下面临挑战,城市公司能力不均影响整体回报。
《南方日报》报道指出,本轮调整遵循“强化管控与激发活力”并重原则,旨在平衡治理效能与业务发展。克而瑞数据显示,今年65家重点监测房企中,14家进行19次调整,前十大房企七家涉及,普遍聚焦撤销中间层级、强化总部管控。
克而瑞董事长丁祖昱分析,房企通过架构扁平化应对行业调整,但亦面临团队变动、人才流失及总部与区域衔接等过渡期挑战。
当前万科仍面临经营压力与流动性紧张。9月16日公告显示,深铁集团将向万科提供不超过20.64亿元借款用于偿债,年内已累计提供近260亿元支持。
2025年万科全年到期境内外公开债超360亿元,虽已偿还243.9亿元,流动性危机尚未解除。上半年净亏损108.65亿元,同比扩大27.51%;归母净利润亏损119.47亿元,同比增加21.25%。
销售额持续下滑,2025年上半年实现691.1亿元,同比降幅达45.7%,较2024年同期37.6%进一步扩大。开发业务结算面积533.6万平方米,收入740.5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9.3%和33.7%。
尽管如此,2025年上半年开发业务结算毛利率为8.1%,同比上升1.3个百分点,为连续六年下滑后首次回升。亏损主因在于存货跌价准备计提约51.14亿元,同比大增1.65倍;对非并表项目计提29.2亿元,增加27.5亿元。
联合营项目亦转盈为亏,上半年贡献权益利润亏损8.05亿元,导致投资收益整体亏损5.68亿元,而2024年同期为盈利4.96亿元。
截至2025年6月底,万科总资产约11941.49亿元,较2024年底减少7.16%;总负债8729.88亿元,下降7.85%;净资产3211.61亿元,缩水176.94亿元,降幅5.22%。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