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成中国成人受失眠困扰 药企加码百亿赛道

继GLP-1减肥药之后,兼具医疗和消费属性的抗失眠药物正成为药企布局的新黄金赛道。

9月21日,由中国睡眠研究会主办的“2025年中国睡眠医学发展论坛”在京沪穗蓉四城同步举行。作为达利雷生国内Ⅲ期临床的主要研究者,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教授王玉平在论坛上表示:“达利雷生首次实现夜间睡眠改善与提高日间功能的双重突破。”

达利雷生是一款双食欲素受体拮抗剂(DORA),属于新一代抗失眠药物。目前,国内已有两款双食欲素受体拮抗剂获批上市,分别为先声药业从瑞士Idorsia公司引进的达利雷生和日本卫材公司的莱博雷生。扬子江、翰森制药等国内企业也正在积极布局该领域。

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失眠药物市场规模为122.8亿元,预计2025年达151.2亿元,2030年将增长至211.9亿元。随着市场扩容,抗失眠药物领域的竞争已全面展开。

《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版)》指出,失眠不仅是其他疾病伴随症状,更是一种独立疾病,其引发的日间功能障碍包括疲劳、情绪低落或易激惹、躯体不适、认知障碍和焦虑情绪等。

据《2025年中国睡眠健康调查报告》,中国18岁及以上人群平均睡眠时长为7.06-7.18小时,睡眠困扰率达48.5%,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夜间易醒和早醒。女性睡眠困扰率为51.1%;65岁及以上人群高达73.7%。头豹研究院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0年国内失眠症成人患病人数由2.5亿增至2.7亿,预计2024年达3亿,2030年将增至3.3亿。

药物治疗是失眠干预的重要手段,但传统药物如苯二氮䓬类和非苯二氮䓬类虽可缩短入睡时间,却常伴随日间嗜睡、认知损伤和药物依赖等副作用,部分还被列为精神药品管制。双食欲素受体拮抗剂则通过阻断食欲素A和B与其受体OX1R和OX2R结合,抑制异常升高的觉醒信号,从而诱导自然睡眠,避免广泛镇静作用。

2023版《指南》显示,达利雷生半衰期约8小时,可改善夜间睡眠及日间功能,日间思睡发生率较低;莱博雷生达峰时间为1-3小时,半衰期17-19小时,能提升睡眠效率,缩短入睡时间和睡眠后觉醒时间。两款药物均未列入管制目录,已在电商平台通过线上问诊开方销售:达利雷生每盒20片售价398元,莱博雷生每盒28片售价498元。

有神经科医生建议,失眠患者应优先尝试自我调节,若需用药,应前往专科医院系统评估并遵医嘱使用,并定期随访,一般每三个月进行一次评估。

值得关注的是,两款药物均进入2025年国家医保目录及商保创新药目录初审名单。国家医保局已于9月20日完成专家评审,企业可查询结果。业内认为,若成功纳入任一目录,将显著推动产品在医疗机构的放量应用。

为保障供应,先声药业透露其达利雷生采用进口散片,在海南生产基地完成包装,生产效率提升超60%,年产能达6亿片,可满足国内需求。同时,公司已提交地产化生产申请,预计2026年实现本地化生产。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