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宝洁内部发生5次高管变动,原专业美容部门CEO Colin Walsh卸任后,被任命为时尚美妆品牌Glossier首席执行官,于10月6日上任。Glossier由Emily Weiss于2014年创立,专注千禧一代和Z世代市场,主营彩妆、护肤、身体护理与香水产品。2014至2021年间完成6轮融资,总金额达2.66亿美元(约18.91亿元人民币),2019年D轮融资后跻身独角兽行列,2021年估值达18亿美元(约127.94亿元人民币)。2023年通过入驻丝芙兰拓展至法国等国际市场。
近年来Glossier经历管理层动荡,多名高管离职,此次任命Colin Walsh被视为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其职业生涯始于欧莱雅集团,任职13年并晋升至欧莱雅美国总经理;后担任高端护发品牌Ouai首席执行官近五年,主导了该品牌被宝洁收购的进程;随后在宝洁专业美容部门任CEO两年,积累了高端美妆战略管理经验。Glossier创始人Emily Weiss评价其为“美容领域最优秀的首席执行官之一”,前CEO Kyle Leahy亦认可其跨品类专业能力。
Colin Walsh表示,品牌需深刻理解消费者需求,并具备清晰的品牌定位、战术性渠道策略及稳固的客户信任关系,才能实现稳健发展。除他之外,宝洁持续向全球企业输送高层人才,被誉为“CEO工厂”。前宝洁全球CEO Alan George Lafley曾指出,全球超100家大公司CEO出自宝洁。联合利华前任CEO Paul Polman曾在宝洁工作26年,是该公司首位外部聘任的CEO;Mary Carmen Gasco-Buisson在宝洁任职22年,曾任玉兰油全球护肤品牌经理及Hugo Boss香水全球营销总监,现为联合利华高端美妆事业部门CEO。
部分宝洁高管跨界进入非美妆领域:Armin Zerza在宝洁工作逾二十年,后任华纳音乐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Hanneke Faber曾在宝洁推动多个十亿美元级业务增长,历任潘婷、海飞丝、植感哲学全球总经理及美容护理副总裁,2023年12月出任罗技首席执行官;Patrice Louvet在宝洁服务28年,曾任集团总裁,负责包括Hugo Boss在内的23个品牌组合,2017年起担任拉夫劳伦(Ralph Lauren)总裁兼CEO。
宝洁人才培养体系以内部晋升为主,历史上除创始人家族外的12位CEO均从内部提拔,中国区现任CEO亦为1990年代校招管培生。其品牌经理制度整合研发、供应链、销售等部门,影响遍及全球快消、金融(如花旗银行)、汽车(如通用汽车)等行业。磐缔创投合伙人杨可逸指出,该体系依托4A广告生态与外包服务网络,曾被众多中国企业奉为经典。
在中国市场,宝洁亦为本土企业输送大量高管。蒙牛乳业(太原)总经理王斌、李宁前CFO钟奕祺均有宝洁背景;珀莱雅高管黄虎与孙培文、上海家化CEO林小海同样具备多年宝洁管理经验。此外,溪木源、完美日记、HFP、Usmile等新锐品牌创始人亦来自宝洁。聚美丽分析指出,宝洁人才具备三大优势:一是全员具备数据分析能力,无专门数据部门,各部门均需基于数据决策;二是重视消费者研究,擅长以数据驱动营销策略;三是执行力强,能将方案细化至客服话术层级。
某平台副总裁M评价,宝洁与雅诗兰黛团队为执行能力最强的两类人才。熊猫资本合伙人李论认为,接受系统化培训且具互联网能力的宝洁系精英是理想创业者。组织管理方面,宝洁推行品牌经理制度,强调跨部门协同与全局性思考。珀莱雅采用的矩阵型组织参考了宝洁模式,上美股份CEO吕义雄亦借鉴宝洁、欧莱雅经验更新企业文化。
自1988年进入中国以来,宝洁以系统化培训与营销能力著称。其培养的人才兼具系统思维与赛道适应力,既能助力成熟企业突破瓶颈,也可支撑初创品牌从零构建。2025年6月,宝洁宣布未来两年内全球裁减约7000个非生产岗位,占此类岗位总数15%,或将释放一批具备“宝洁基因”的管理人才。这些高管的流动表明,真正的人才培养不仅服务于企业自身,更为行业乃至更广领域创造可持续价值。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