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加速非核心资产剥离聚焦AI与即时零售

9月22日晚,ST易购公告披露,股东杭州灏月(阿里系投资平台)拟减持公司2.85%股份,按当日股价估算可套现约4.9亿元。此举被视为阿里巴巴持续退出非核心资产、回笼资金的重要举措。

与此同时,阿里巴巴在技术领域动作频频。同日发布迄今规模最大、能力最强的模型Qwen3-Max,推动9月24日阿里巴巴港股股价大幅上涨,最大涨幅超9%。

阿里巴巴正通过系统性“断舍离”重构战略重心。2025年初,以131.38亿港元将所持高鑫零售78.7%股权出售给德弘资本,交易自2024年10月披露至完成仅历时三个月。此前一个月,阿里以74亿元人民币将银泰百货100%股权出售给雅戈尔集团及银泰管理团队财团,虽产生约93亿元亏损,但快速回笼现金流。两笔交易合计回笼资金近200亿元。

据披露,2024财年前9个月,阿里已完成17亿美元非核心资产出售;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退出多项投资带来65.09亿元现金流。自2024年至2025年,阿里陆续减持小鹏汽车、哔哩哔哩、丽人丽妆、圆通速递等企业股权,全面退出非核心赛道。

阿里集团CEO吴泳铭在2025财年财报中表示,有序退出高鑫零售、银泰百货等资产,旨在“更加聚焦核心业务”。公司已确立“用户为先、AI驱动”为两大战略方向,剥离重资产线下零售板块,集中资源投入高增长领域。高鑫零售连续三年营收下滑且2024财年亏损16.05亿元,验证协同效应未达预期。

在资产端“做减法”的同时,阿里在即时零售与AI领域实施大规模“加法”。2025年第二季度,即时零售收入达147.84亿元,同比增长12%,主要由4月底推出的“淘宝闪购”带动。截至2025年8月前三周,该业务推动淘宝APP月度活跃消费者同比增长25%。

阿里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3800亿元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2026财年第一季度(2025年4月1日至6月30日),阿里在“AI+云”领域的资本支出达386亿元,同比增长220%,创历史新高。当季阿里云收入同比增长26%,为三年来最高增速,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八个季度保持三位数增长,AI收入在云业务外部商业化收入中的占比显著提升。

高强度投入对短期财务造成压力。该季度经营利润同比下降3%,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同比下降18%。自由现金流由去年同期净流入173.72亿元转为净流出188.15亿元,财报明确指出主因是云基础设施支出增加及对“淘宝闪购”等新业务投入。

尽管面临短期压力,管理层强调将持续围绕“大消费”和“AI+云”两大核心战略坚定投入。然而,转型仍面临三大挑战:一是财务可持续性压力,500亿元即时零售补贴与3800亿元AI投入构成巨大资金消耗。野村证券指出,阿里与美团在即时零售领域的竞争已成为“消耗战”,自由现金流由正转负引发投资者对投入回报周期的担忧。

二是核心电商基本盘面临侵蚀风险。资源向新业务倾斜可能导致传统电商业务利润被抽血,同时内容电商、社交电商持续分流用户,如何保障核心业务稳定成为关键。

三是生态协同执行难度与组织效能挑战。推动淘宝、高德、饿了么、菜鸟等独立单元高效协同难度极高。“1+6+N”组织变革后重提一体化协同,反映内部整合复杂性。CEO吴泳铭在内网提出“重新创业”,承认存在“大公司病”,需恢复初创企业敏捷性。马云公开回应称阿里正处于“变化之中”,自我革新成应对内部问题的关键。

截至2025年6月,阿里巴巴持有现金及流动投资超5000亿元,为战略转型提供充足支持。公司转型不仅是商业调整,更是对组织活力、战略耐力与财务韧性的全面考验,其进退得失将成为观察中国互联网行业走向的重要风向标。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