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美团、支付宝等平台正加速布局AI Agent,开启电商与本地生活服务的新一轮竞争。淘宝推出“AI助手”、AI万能搜和AI找低价功能,通过多轮对话实现商品搜索、个性化推荐与比价服务,提升用户购物效率。美团上线独立C端智能体“小美”,聚焦外卖点单、餐厅推荐等本地生活服务,基于用户历史偏好提供智能化交互体验。支付宝则推出“AI付”服务,并在瑞幸咖啡落地“Lucky AI”点单系统,用户只需语音指令“下单”并完成身份验证即可自动支付。
尽管应用场景各异,三大平台的AI Agent核心逻辑一致:感知用户需求,规划购物路径,并调用工具完成任务。这一趋势不仅限于国内,OpenAI、Google、Microsoft等国际科技公司也纷纷推出开发框架与工具套件,推动Agent技术标准化与普及化。AI Agent已在客服、营销、数据分析等规则明确的场景中展现降本增效价值,预计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的37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的73.8亿美元,2032年突破千亿美元。
蚂蚁集团数字支付事业群首席技术官朱林预测,未来五年内更自然的新交互支付占比或将超过50%,AI支付市场规模有望达万亿级。淘宝计划进一步优化AI产品,探索社交关系链融入与预测性推荐;支付宝将拓展“支付MCP Server”、“AI打赏”、“AI订阅付费”等新型支付服务;美团表示“小美”仍在公测阶段,将持续迭代完善,目标成为AI生活小秘书。
在竞争加剧背景下,各企业基于自身业务基因推进AI战略。美团2024年研发投入达211亿元,其中超百亿元用于AI,推出“问小袋”“米鲁”等垂直助手,并发布混合专家模型架构的“龙猫”基础模型,以低参数激活实现高效推理,契合本地生活服务对成本控制的需求。阿里巴巴构建AI全栈能力,涵盖底层技术与上层应用,淘宝闪购日订单峰值达1.2亿单,周均8000万单,月交易买家数达3亿,较4月增长200%。阿里旗下高德地图升级为全球首个地图AI原生应用,钉钉打造Agent驱动的工作信息流,淘宝实现AI搜索与广告平台升级。
腾讯聚焦底层技术突破,其自研混元大模型支持万亿参数规模,通过推理精度从FP16降至FP8,在保持效果的同时每年降低30%算力成本。自2024年四季度加速AI战略以来,腾讯资本开支累计达831.6亿元,内部已落地700款智能应用,平均每1.2个工作日上线一款新AI工具。对外,腾讯致力于构建智能化与全球化效率引擎,助力企业可持续增长。
AI Agent正成为电商平台的核心竞争力,标志着行业从流量争夺转向算法与智能服务能力的竞争。随着技术演进,Agent或将重构消费者从需求识别到履约完成的全流程体验,成为下一代电商生态的关键入口。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