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汽车数智化加速重构产业格局

过去五年,中国汽车产业以电动化浪潮为引擎、智能化变革为驱动、供应链本土化为基石,实现快速发展。

2026年,行业将进入“十五五”新周期,在AI与汽车产业深度融合背景下,未来发展动向备受关注。

联友科技举办2025AI+汽车数智创享年会暨汽车行业“十五五”规划数智发展峰会,主题为“联创AI势能友享数智变革”,产业界企业领袖与专家围绕AI+汽车“研、产、供、销、服、管”全价值链数智化升级展开研讨。

“十四五”期间,智能电动化与自主品牌突围构成行业双重主线。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不足150万辆,渗透率5%;2024年产销突破1000万辆,渗透率达40%,2025年上半年升至44.3%。

2024年,国内新车L2及以上ADAS装配量达1098.2万辆,渗透率47.9%,其中新能源车为56.9%。智能座舱在乘用车市场整体渗透率超70%,新能源车接近90%。

2024年中国品牌在国内乘用车市场占有率达65.2%,较2020年不足40%显著提升,尤其在智能电动车领域建立领先优势。

国家信息中心原副主任徐长明提出,“十五五”期间汽车产业将呈现“三个3:7”结构:油电比例3:7、合资自主3:7、海外国内3:7。

2025年上半年,国内乘用车销售1095万辆,新能源车544万辆,燃油及混合动力车551万辆,油电占比分别为50.3%和49.7%。

自主品牌上半年销量份额超68%,比亚迪销量197万辆领先,奇瑞、吉利、长安等表现良好,形成“一超多强”格局。

徐长明认为,电动汽车竞争优势提升、智能化加速、“95后”消费群体扩容等因素将推动新能源渗透率持续上升,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也将继续增长。

外资品牌仍有发展空间,主流豪华与一线合资品牌具备机会,东风日产N7单月交付破万体现潜力。长期看,外资在燃油车市场有望占60%份额,新能源占20%,合计约32%。

2025年上半年,国内乘用车出口258.1万辆,占总销量约19%。相较德国、日本、韩国超80%,美国超40%的海外销量占比,中国品牌出海空间巨大。

奇瑞、比亚迪、吉利、长安、长城等加速全球化战略,推进研发、产能、渠道出海,支撑海外销量占比冲刺30%。

联友科技提出联友AIFactory理念,构建汽车全价值链AI应用场景库,结合开放技术生态与业务融合组织,助力突破AI应用瓶颈。

联友AIFactory初期聚焦单点创新,逐步连点成线重塑研发、制造、销售流程,最终覆盖“研产供销服管”全价值链。

在制造环节,AIFactory可自动读取订单与资源台账,覆盖数百约束、求解三十万变量,将排产周期从1-2天缩短至20分钟内,并支持仿真校验确保落地。

在营销环节,AIFactory通过AI实现线索实时标记、优质识别、择优分配、自动邀约、建群、质检、话术推荐与画像提取,形成端到端闭环管理,提升效率与转化率。

AIFactory为车企出海提供数智化支持,包括搭建海外分销系统、出口通关贸易系统、端到端成本管理系统、海外工艺管理系统、零部件物流管理系统等。

联友科技方案已覆盖国内四五千家一级经销商,正将管理模式导入欧洲、中东、俄罗斯等海外市场。

在一家头部自主车企泰国工厂项目中,联友科技搭建涵盖物料订单管理、关务管理、仓储管理、供应商协同管理、质量管理五大能力、15大场景的零部件物流管理系统,实现生产透明化与远程可视。

联友科技还为车企海外市场部署车联网系统,保障出口车辆智能化功能体验一致并满足当地法规要求。

峰会期间,联友科技联合客户、生态伙伴、院校启动“智焰计划”,目标打造AI+汽车全价值链应用场景库,首期发布100+场景,规划1000+场景,未来投入1.2亿元推动应用落地。

AI正从技术工具蜕变为驱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重塑市场竞争格局。

未来属于能够将数据转化为洞察、算法转化为体验、技术转化为价值的企业。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