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探路者(300005.SZ)公告显示,创始人之一王静于9月15日至22日减持147.52万股,持股比例由5.17%降至4.99%,退出5%以上股东行列,累计减持金额约1403万元。此次减持是创始人家族持续套现的一部分,自2020年以来,盛发强、王静夫妇已累计套现超14亿元。
探路者由盛发强、王静夫妇于1999年创立,2009年成为首批创业板上市企业,股票代码300005。上市后公司发展迅速,2009年成为“中国南(北)极考察选用产品”,2012年成为中国奥委会供应商,并在当年以14.5%的市场份额超越国际品牌,位居国内户外市场第一。2013年推出HIMEX喜马拉雅探索系列,可在-40℃环境下保持保暖性能,巩固专业形象。2009年至2015年,门店从约200家增至1300余家,营收从2.94亿元增至38.08亿元,净利润从4400多万元增至2.6亿元,市值一度达250亿元。
但自2015年起,探路者业绩急剧下滑。营收从2015年的38.08亿元降至2020年的9.12亿元,暴跌76%;净利润连续三年亏损,市场份额从15%降至不足5%。主要原因包括多元化战略失败、品牌定位模糊和市场竞争加剧。2015年公司启动“户外+旅行+体育”战略,耗资3.5亿元收购易游天下74.5%股权,并投资绿野网、Asiatravel等平台,但相关业务持续亏损,分散主业资源。同时,公司试图兼顾专业户外与大众休闲市场,导致产品设计缺乏针对性。在高端市场,因核心面料依赖戈尔等供应商,难以抗衡始祖鸟、哥伦比亚等国际品牌;在大众市场,又面临骆驼、伯希和等品牌在电商渠道推出的高性价比产品冲击。
2018年起,探路者实施“瘦身计划”,剥离旅行与体育业务,回归户外主业,但成效有限。2020年受疫情影响,线下客流锐减,全年营收仅9.12亿元,低于2012年水平。
2021年,曾任紫光国微董事长的李明以3.36亿元受让盛发强、王静持有的5169.13万股(占总股本5.85%),并通过表决权委托控制公司13.66%股份,成为实控人。盛发强、王静退出董事会,管理层大幅更替,新董事多具科技与资本背景。目前董事会中仅董嘉鹏具服装行业经验,高管团队中仅副总裁孙国亮保留资深户外背景,现任户外业务COO。
李明主导下,探路者加速向芯片领域转型。2021年起,公司以2.6亿元收购北京芯能60%股权,布局Mini/Micro LED显示驱动芯片;随后并购韩国G2 Touch、江苏鼎茂等企业,累计投入超6亿元。G2 Touch专注触控芯片,探路者还为韩国研发团队提供无息住房贷款以留住人才。芯片业务2024年实现营收2.22亿元,同比增长66.56%;2025年上半年收入1.15亿元,同比增加800万元,公司称受“汇兑损益大幅变动”影响增速放缓。
户外主业方面,探路者营收从2021年的12.42亿元微增至2024年的13.69亿元,增长乏力。同期,新锐品牌伯希和收入从3.5亿元增至17.3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122.2%,已超越探路者。2024年内地前十大户外服饰品牌中,除I品牌外均实现高增长。
2025年1月,盛发强与王静解除一致行动关系,被市场视为负面信号。同年8月,李明及其控制的通域合盈拟以19.3亿元全额认购定增,完成后其实际控制比例将升至26.68%,进一步巩固控制权。
尽管拥有芯片概念,探路者资本市场表现疲软。自去年“924”以来一年间,股价涨幅约82%,低于创业板指数约100%的涨幅。公司尝试融合两大主业,推出智能滑雪头盔、下肢外骨骼装备等产品,市场反馈尚待观察。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