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吉利星座第六轨卫星以一箭十二星方式在山东日照海域成功发射,标志着星座一期组网全面完成,中国商业航天企业时空道宇在轨卫星数量达64颗,实现从试验组网到完整星座的跨越。
时空道宇CEO王洋为80后博士,曾任职于华为与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拥有十余年航天与通信领域经验。公司近期宣布完成20亿元战略融资,并将全球总部落户杭州。
王洋自2004年起投身通信与航天领域,2008年进入中科院从事星务软件研发,完整经历多颗卫星从0到1的研发过程。2014年中国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商业航天后,他创办欧科微航天,主导研制嘉定一号物联通信卫星并于2018年成功发射。
同年,王洋与吉利集团创始人李书福理念契合,联合创立时空道宇,启动吉利星座建设计划。该星座历时3年研发、4年部署,自2022年以来历经六次发射全部成功,实现对南北极以外全球范围实时覆盖。
为提升制造效率,时空道宇在浙江建成卫星超级工厂,融合汽车自动化产线技术,实现卫星模块化设计与流水线生产,将设计生产周期压缩至28天内,量产能力达年产500颗,成本降低45%。
公司核心团队由18位创始人组成,其中14人为工程师,平均具备15年航天经验,参与过北斗二期/三期、遥感三十号、风云系列等40个国家级卫星项目。CTO曾任北斗三号卫星载荷负责人,总工程师曾任上海微小卫星遥感型号总师。
吉利星座完成组网后具备全球实时通信服务能力,推动低轨卫星通信进入实用化阶段。目前极氪、领克、吉利银河等品牌已搭载其车载卫星通信技术,实现无人区紧急消息上报与定位传输。
2024年7月,时空道宇与曹操出行合作,为自动驾驶车队提供卫星通信与高精定位服务。公司已与中国联通、中联重科等企业在智能网联、交通物流、工程机械等领域完成商业验证,通信成功率与网络可用性接近100%。
应用层面,吉利星座覆盖海洋、能源、物流、公共安全等行业,促进卫星物联网与工业互联网、车联网、低空智联网融合。王洋强调商业航天需实现商业模式闭环,让航天技术服务大众。
国际布局方面,时空道宇自2021年起规划海外业务,已在中东、东南亚、中亚、非洲、拉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合作网络。通过与当地企业共建合资公司或签署备忘录,推进本地化落地。
公司与马来西亚ALTEL成立合资公司ADISB,推动星座在马应用;与沙特ATSS签署合作备忘录,支持技术验证与市场准入,助力沙特“2030愿景”。同时与摩洛哥Soremar、阿根廷Orbith合作,拓展北非与南美市场。
王洋认为,中国商业航天凭借高性价比、快速响应与本地化服务能力,在发展中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具备竞争优势,有望复制新能源汽车出海路径,成为高技术产业全球化的新力量。
全球低轨卫星容量约6万颗,申报总量已超7万颗,竞争激烈。星链在轨卫星超8000颗,吉利星座作为中国民营代表,正加速构建天地一体的信息网络体系。
王洋表示,中国商业航天需遵循从0到1、再到1000的渐进路径。民营企业有能力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走出自主创新之路,每一步都坚定迈向星辰大海。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