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9973)正式登陆港交所,发行价为30.75港元/股,开盘涨超11%,市值近2000亿港元,成为今年最大造车IPO。
此次IPO引入13名基石投资者,累计认购约5.87亿美元(约合45.73亿港元),包括JSC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Fund SPC、高瓴旗下HHLR Advisors、上海景林、香港景林、黃山建投、晶汇瑞盈、Horizon Together、大家人寿、Martis Fund、国轩香港、合肥建汇、中邮理财、星宇香港等。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以2024年全球乘用车销量计,奇瑞汽车是中国第二大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全球第十一大乘用车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销量、燃油车销量、国内销量及海外销量同比增长均超25%的全球前二十大乘用车公司中,奇瑞是唯一一家。
2024年,奇瑞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激增267.4%,燃油车销量增长29.2%,国内销量增长56%,海外销量增长37.4%。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926.18亿元增至2698.9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70.7%;净利润从58.06亿元增至143.3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57.1%。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收682.23亿元,同比增长24.2%;期内利润47.26亿元,同比增长超90%。
2025年前3个月,奇瑞插电式混合动力及增程式电动汽车收入达107亿元,同比增长314%,占乘用车营收比例升至17.5%;纯电动汽车收入79.56亿元,同比增长295%,占比提升至12.8%。
奇瑞坚持“技术立企”,截至2025年3月31日拥有超14400名研发人员,占非生产员工逾50%。2022年至2024年研发投入分别为41.28亿元、68.49亿元、105.44亿元,同比增长幅度达65.9%和53.9%;2025年第一季度研发投入为27.61亿元。公司已形成开阳创新开放联合体、瑶光实验室及分布于中国、欧洲、南美、北美、东南亚的研发中心体系,实现“量产一代、开发一代、预研一代”。
奇瑞汽车成立于1997年,首台发动机于1999年下线,同年推出首辆轿车“风云”。2001年首批出口中东,2003年推出奇瑞QQ,2007年成为中国首个突破百万销量的自主乘用车品牌。2023年起全面转型新能源,推出iCAR、智界品牌,以及星途星纪元、奇瑞风云、捷途山海等新能源序列。
“瑶光2025”战略推动火星架构、鲲鹏动力、雄狮智舱、猎鹰辅助驾驶和银河生态五大技术领域突破,实现鲲鹏电池、端到端大模型、飞行汽车、云台智能底盘2.0等超10项技术进展。2024年iCAR品牌销量达64500辆,智界R7上市两月大定达4.2万台。当年八款车型平均月销破万,涵盖瑞虎8、瑞虎7、捷途旅行者、瑞虎5X、捷途X70、艾瑞泽8、OMODA 5及智界R7。
自2001年实现出口“零突破”以来,奇瑞连续22年位居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出口量第一。2022年至2024年海外市场营收分别为303.87亿元、770.6亿元、1008.97亿元,占总营收比重为32.8%、47.2%、37.4%。2025年一季度海外营收262.89亿元,占总营收38.5%。
截至2025年3月31日,奇瑞在海外拥有2958个经销商网点,覆盖亚洲(不含中国)、欧洲、非洲、大洋洲和美洲。公司在海外通过KD组装模式布局生产基地,2024年11月与西班牙埃布罗公司合资工厂启动首款车型生产,实现中国车企首次在欧洲本地化量产。
尹同跃强调本地化是高质量出海关键,主张“In Somewhere,For Somewhere”,注重为客户与所在国创造价值。奇瑞致力于构建汽车行业统一战线,推动全球汽车产业重心东移,成为中国制造出海的重要代表。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