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永旺开设首家小型食品超市"まいばすけっと"(My Basket),截至2024年2月底,该品牌在东京市区布局近1200家门店。2023财年,My Basket全店销售总额达125.7亿元人民币,单店年销售额1121万元,日均销售额3.07万元,超过全家2.73万元和罗森2.71万元的日均水平,接近7-Eleven的3.37万元。
截至2024年2月财年,My Basket销售额为2578亿日元(约12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7%;营业利润达3.6亿元,约为上一财年的4倍;门店数量达1119家。其所在“食品超市”部门对永旺集团营业利润增长贡献超一半,其中My Basket贡献2.68亿元。
My Basket门店面积约为200至270㎡,提供生鲜三品及熟食等全品类商品。在东京23区、川崎和横滨等人口密集区域,呈现“便利店撤出、My Basket入驻”的趋势。相比便利店的固定定价,My Basket采用超市定价,凭借低价与便利性吸引原便利店客流。
传统食品超市需在店内后场进行生鲜加工,占用约1/3空间,导致销售区域受限。而My Basket依托永旺集团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在中央加工中心完成商品包装,配送至门店后仅需陈列,大幅减少后场需求,使销售区占比提升。
门店集中于首都圈核心区域,既因人口密度高,也出于物流效率考量,便于从统一配送中心高效供货。公司推行彻底的标准化操作,如蔬菜废弃标准写入操作手册,员工依平板指示作业,降低人力门槛。
运营中不开展特价促销,并在高流量门店附近开设新店以分散客流,抑制销售波动,实现每店日常仅需2-3人运营。店长通常兼任两家门店管理,兼职员工可通过智能手机跨店补班,提升人力调配灵活性。
集中开店策略提升物流效率并降低广告成本。新店多利用退租空置店铺,压低开业成本。尽管各店形状不一,但销售区布局统一,确保员工可快速适应。库存与后勤区占比控制在10%-20%,远低于普通超市的约30%。
My Basket已在东京都及京滨地区建成千店体系,形成稳定收益基础。受实质工资负增长影响,消费者价格敏感度上升,更多人转向价格更具优势的My Basket。自有品牌TopValu占比约25%,销售额增长超10%,公司宣布维持价格稳定并加大宣传力度。
公司在横滨郊区设立实验店,将TopValu商品比例提升至约50%,旨在提高毛利率、降低盈亏平衡点,从而拓展至郊区市场。若成功,有望推动门店扩张至国道16号线内侧及相邻地区。
当前My Basket年销售额逾120亿元,若扩展计划落地,预计可达240-290亿元,接近Yaoko或OK超市规模。结合永旺旗下USMH超市集团(年销约340亿元)的布局,将在首都圈构建显著市场优势。
My Basket目标为2000家门店,约为罗森在一都三县门店数的一半。社长岩下钦哉表示,相较三大便利店在该区域超1.5万家门店的密度,发展空间仍广阔。近年来虽经历短期冲击,但已恢复增长态势,被视为缓解“购物难民”问题的重要渠道。
面对小型食品超市的竞争压力,便利店亦加速转型。7-Eleven推出主打生鲜的SIP新业态,MINI STOP强化生鲜供应。未来便利店与小型食品超市的业态边界或将日益模糊。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