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味食品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湖南监管局处以400万元罚款,董事长及多名高管合计被罚450万元,公司股票简称变更为“ST绝味”。
根据《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2017年至2021年,绝味食品未将加盟店装修收入计入营收,金额分别为对应年度营收的5.48%、3.79%、2.2%、2.39%、1.64%,五年累计隐瞒约7.23亿元。期间公司营收增速波动剧烈:2019年同比增长18.4%,2020年骤降至2%,2021年又回升至24.1%。
绝味食品的业务模式中,总部为加盟店统一指定或外包装修服务,相关款项通过名为“加盟商委员会”的共管账户流转,未进入公司财务系统。招股书仅列明“加盟费管理收入”,未披露装修收入,表明该部分资金自上市前已游离账外。
2023年4月,监管部门曾通报绝味食品在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期间,通过员工个人账户收取门店营业款、加盟费等共计2107.07万元,未入公司账户,时任董事长戴文军、财务总监彭才刚等人被出具监管函。2024年9月调查进一步显示,彭才刚安排财务人员出借个人账户处理装修款项,证明管理层知情甚至参与。
外界分析认为,隐瞒装修收入可能意在美化加盟商盈利能力。绝味食品超七成收入来自向加盟店销售产品,为吸引加盟商扩张,若将本应由加盟商承担的装修成本隐匿,可使其账面利润率虚高,营造“开店即盈利”的假象。专业人士指出,虚减收入虽不直接提升净利润,但可人为压低毛利率、周转率等指标,误导投资者对公司成长性和盈利质量的判断。
ST警示并非退市风险警示,只要满足“行政处罚决定满12个月”和“完成财务追溯重述”即可申请摘帽。尽管有投资者视其为“黄金坑”机会,但公司基本面持续恶化。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13.8%至62.6亿元,净利润同比下滑35.7%至2.04亿元,较2021年峰值缩水近八成;2025年上半年营收再降15.6%,净利润腰斩42%。
加盟体系显著收缩。2024年加盟店批发收入下滑15%;2025年上半年不再单独披露该项数据,相关加盟商管理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0.3%。截至2025年9月,在营门店缩减至1.07万家,较峰值减少逾三分之一。
公司尝试通过营销自救,如借《哪吒2》推出“免费吃同款藕片”、与雪碧联名等,2025年上半年广告投入达9231万元,同比增加18.2%,但未能扭转业绩颓势。股价自历史高点98.29元/股跌至13.77元/股,跌幅超八成,2024年9月23日、24日连续跌停。
主营业务全面承压。2025年上半年,占总营收84.88%的卤制食品收入同比下降16.7%,鲜货类产品收入下滑19.15%;供应链物流等非核心业务虽增长9.8%,贡献有限。公司称面临同质化竞争、新兴渠道分流及消费者价值感不足等问题。
消费者普遍反映产品定价过高。抖音上#绝味鸭脖贵#等话题播放量超8万次,有网友指出绝味按半斤计价(如鸭脖24元/半斤),易导致实际消费翻倍。小翅中50元/斤、鸭胗80元/斤等价格被指难以承受。
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加剧信任危机。江西生产基地曾被曝员工徒手操作食品、隔夜卤菜再售、使用厕所冲洗餐具、工作服长期不洗等问题,车间还发现强腐蚀性化工原料。2024年,香港食环署因李斯特菌污染风险要求下架冷冻藤椒鸭翅;加拿大亦因同类问题召回数十种产品,包括鸭脖、豆干、土豆片等。
黑猫投诉平台显示,关于绝味鸭脖的投诉超1573条,涉及“吃出蟑螂”“变质发臭”“有异物”甚至“吃出蛆”等问题。同期,竞争对手煌上煌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7%,周黑鸭增长228%,绝味虽仍居行业首位,领先优势迅速收窄。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