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今日发文盘点新能源汽车流行的隐藏式车门把手,指出此类设计虽具科技感,但存在显著安全隐患,背离汽车安全第一的本质属性。
近年来,隐藏式门把手在新能源汽车中广泛应用,衍生出按压、触控、感应等多种形式。然而,在紧急情况下,此类把手可能因断电、碰撞或机械故障导致无法正常开启,增加乘员逃生和救援难度。
9月24日,工信部发布《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车门外把手须预留不小于60mm×20mm×25mm的手部操作空间,确保救援人员可快速着力;同时强制要求所有车门必须配备机械释放功能,保障在断电或碰撞后仍能徒手开启。
该征求意见稿被视为对汽车行业设计理念的纠偏,强调在追求科技感与设计创新的同时,必须以安全为前提,确保用户便利与应急需求。
央视网评论称,征求意见稿的出台标志着汽车设计将回归安全实用本质。隐藏式门把手最早于1952年出现在奔驰300SL超跑上,原属个性化配置,如今却成为市场竞争的“标配”。此次规范有望遏制过度追求外观与智能化的“炫技竞赛”,推动汽车产业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