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里院喜剧节吸引220万人次

去年首届青岛里院喜剧节接待游客220万人次,单日最高客流达34万人次,全网曝光量超6亿。第二届喜剧节于9月19日至9月28日举行,延续“一街好戏”主题,演出阵容覆盖德云社、开心麻花、单立人等数十家国内头部喜剧厂牌,共举办71场正式演出和800余场喜剧盲盒秀,较去年实现“欢乐加倍”。

喜剧节打破传统戏剧节模式,将演出分散在里院街区的天井、咖啡馆、帐篷剧场等公共空间,融合街头快闪、互动脱口秀、人偶巡游等形式,营造全民参与的市井狂欢氛围。观众可自由漫步、随机邂逅表演,体验“开盲盒”式的沉浸乐趣。线上平台小红书上,“和明星街头偶遇”成为热门话题,进一步扩大活动影响力。

本届喜剧节强化本土文化融合,增加蛤蜊喜剧等青岛本地厂牌参与,鼓励使用青岛方言创作,引入“青岛大姨”等地方文化符号,推动“蛤蜊味儿”喜剧内容发展。活动依托平康五里、吉善里等百年里院建筑群,实现“建筑即舞台,文化即内容”的理念,利用里院中西合璧的建筑特点与历史空间,重构民间记忆中的“里院文化”。

黄渤、黄晓明、黄子韬、范丞丞等青岛籍艺人深度参与,以情感驱动模式发起并策划活动,邀请众多明星好友助阵,形成“半个娱乐圈来青岛”的现象级传播。喜剧节期间同步举办《笑看中国喜剧百年》主题论坛,黄渤、陈佩斯、倪萍、宁浩、贾冰等共同观看中国现存最早的喜剧电影《劳工之爱情》,探讨中国喜剧百年发展历程及方言与在地文化的关联。

相较于乌镇戏剧节的“策展人驱动”和成都喜剧周的“业务落地”模式,青岛里院喜剧节采用“本土生长”模式,强调喜剧与城市基因的深度绑定。演出形式优先选择即兴、sketch、漫才、默剧等适合小型空间且能与环境互动的类型,增强演员与观众之间的直接反馈。通过设置“喜橘”IP主题装置,为老建筑注入现代喜剧活力,实现历史空间的活化再生。

青岛借助影视产业基础推动文旅融合,东方影都作为《流浪地球》《封神》等大片制作基地,支撑华表奖等高端盛典落地。政策引导鼓励影视作品融入八大关、胶州湾跨海大桥等地标,推动《西虹市首富》《热辣滚烫》《抓娃娃》等影片在青取景。电影《抓娃娃》拍摄地“有余里”开放为旅游景点,带动游客打卡热潮。

与郑州、西安聚焦短剧工业化不同,青岛注重娱乐资源与城市文脉的深度融合。通过里院喜剧节、华表奖、跟着电影去旅游线路等方式,串联老城区与城市地标,实现从专业影棚到街头巷尾的多元覆盖,提升游客沉浸体验,探索以娱乐产业激活老城复兴的可持续路径。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