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中国公有云大模型调用量达536.7万亿tokens。IDC数据显示,火山引擎以49.2%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阿里云、百度智能云分别占27%和17%,位列第二、第三。
但不同机构统计口径显示不同格局。Omdia报告显示,同期中国AI云市场规模为223亿元,阿里巴巴以35.8%份额居首,火山引擎、华为云、腾讯云、百度云分别位列其后。百度智能云则引用IDC2024年数据称,其与阿里云以24.6%的市场份额并列第一。
百度还采用中标项目作为衡量标准。2025年上半年,全国大模型相关中标项目共1810个,总规模超64亿元。百度智能云以48个项目、5.1亿元金额居首,科大讯飞、火山引擎、阿里云、智谱紧随其后。
各厂商选择有利口径凸显市场定位差异。火山引擎聚焦“对外部客户的大模型公有云服务调用量”,依托MaaS模式提供模型训练、推理等服务,主打低价策略。其豆包1.6模型最低价格为0.8元/百万tokens输入、8元/百万tokens输出,约为DeepSeek R1的三分之一。
火山引擎总裁谭待表示,大规模使用有助于模型优化,公司有信心通过技术手段降低成本,实现主力模型价格优势。然而,尽管调用量领先,其长期营收与利润支撑仍待验证。
华为云与百度云侧重政企大额订单,提供从算力基础设施到开发平台再到模型能力的全栈解决方案。例如,国家电网光明电力大模型项目整合了IaaS层芯片、PaaS层平台与MaaS层能力,实现无人机巡检、多模态分析及智能客服等功能。
百度智能云强调在能源、金融、汽车等领域的大模型中标优势,致力于将云服务做深做重。阿里云则坚持营收口径,依据IDC数据,其在2024年中国公有云IaaS与PaaS市场分别占比26%和24%,均居首位。
阿里云战略聚焦超级AI云建设。吴泳铭在2025云栖大会上提出,token将成为未来电力,AI云是下一代计算机,大模型是下一代操作系统。阿里计划指数级扩张数据中心,预计2032年全球能耗较2022年提升10倍,并追加3800亿以外的AI基建投入。
相较之下,火山引擎定位“大模型时代电力商”,而阿里云已收紧分销策略,目标转向长期战略布局而非短期份额。
行业普遍陷入价格战。火山引擎以“直接降本30%”挖角阿里云客户;618期间,华为云推出全线产品五折起售,部分产品低至一折,新用户服务器低至29元/年;阿里云提供5亿算力补贴,出海企业可获最高10万元满减券。
大模型领域竞争尤为激烈。DeepSeek-V2以每百万tokens输入1元、输出2元的价格开启低价潮,性能对标GPT-4。字节豆包、阿里通义、百度文心相继跟进。豆包主力模型价格较行业便宜99.3%;文心4.5 Turbo输入0.8元、输出3.2元,为DeepSeek-V3的40%。
对比之下,GPT-5定价为输入1.25美元、输出10美元/百万tokens。行业人士称国内大模型已进入“一折时代”,价格战导致盈利空间压缩,商业模式面临挑战。
为应对压力,华为云于2025年8月启动组织架构调整,裁撤非核心部门,包括盘古大模型相关团队,退出企业邮箱、域名注册等多项基础服务,聚焦“3+2+1”战略:通算、智算、存储、AI PaaS、数据库与安全业务,目标2025年实现盈利。
当前云市场竞争已由统一市场演变为多个细分战场,各厂商依据技术路线、客户群体和服务模式划分领域。话语权争夺背后,实质是客户决策与迁移成本高的体现。未来趋势在于将AI与现有基础设施融合,提升产业结合深度。
随着赛道进入下半场,低端市场趋于守势,AI成为主攻方向。真正决定竞争力的不再是价格或局部口径的第一,而是以多模态模型、AI Agent为代表的产业深度融合能力,以及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