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产业链全景图
02 AI 陪伴需求背景
2013年电影《Her》描绘了人与AI恋爱的场景,十年后ChatGPT的出现使该设想逐步落地。当前AI应用已涵盖事务处理、聊天解闷及心理倾诉等类型。
腾讯研究院调查显示,仅4.6%的人认为其陪伴需求被完全满足,98%的受访者愿意尝试AI陪伴以弥补社交缺失。
AI陪伴目前缺乏实体形态,而实体存在本身具有安抚作用。结合实体与AI能力的产品在心理咨询、儿童及老年陪伴领域潜力更大。
关于理想形态,29%儿童倾向人形机器人以减少屏幕时间并增强安全感,36%老人选择因其具备多模态互动和照料功能。具身智能成熟后,表情陪伴人形机器人或成主流。
02-1、分类
AI陪伴发展分四阶段:软件级(手机聊天工具)、桌面级(辅助工作)、宠物级(可动可互动)和表情陪伴人形机器人(类人面容+情感表达)。
02-2、发展趋势
AI陪伴从软件起步,衍生三类硬件:桌宠级如苹果(待发布)、乐天派,用于减压辅助;宠物级如索尼Aibo、GROOVE X产品,具备情绪识别与可爱外观;表情陪伴人形机器人如EX-robot、Engineered Arts出品,通过类人表情传递情感。
03 上游产业链
03-1、软件
AI玩具市场受技术进步与需求增长推动,但整体仍处早期。豆包大模型凭借“饱和式攻击”营销策略(零成本合作)抢占市场,并依托完善SDK生态降低开发门槛。
03-2、AI 陪伴硬件
硬件定制化需求强烈,需针对教育、社交、娱乐场景二次开发。STEM玩具、语音学习助手融合编程、百科查询等功能;智能毛绒玩具与互动玩偶支持语音、触感交互,部分集成AR/VR;社交类玩具可识别情绪并回应,代表产品包括乐高编程机器人、牛听听、Furby、Moxie情感机器人。
03-3、IP设计
传统玩具同质化严重,而IP化设计提升辨识度。国产积木品牌联合动漫、影视、游戏IP,将产品转化为兼具收藏性与社交属性的“社交货币”,吸引15-40岁消费群体,推动盲盒、卡牌等新品类兴起。
04 中游产业链——陪伴机器人
04-1、市场需求
“AI+情感陪伴”市场规模预计从当前3000万美元增至700亿-1500亿美元,增幅达2300-5000倍,CAGR为200%-236%。
美国劳工局数据显示,2003-2022年日均独处时间由5.3小时增至7.4小时,增幅约40%。大模型技术普及使AI陪伴成本年均下降75%。腾讯调研显示98%用户愿使用AI缓解社交困境。
最受关注的三类AI陪伴为虚拟故事角色、虚拟伴侣、心理顾问。用户最看重实时互动多样性及情绪感知与回应能力。
04-2、AI 陪伴代表产品——字节“猫箱”
字节于2024年3月推出云雀大模型应用“话炉”,4月11日更名为“猫箱”。支持文字/语音/视频与虚拟角色实时互动,决策影响剧情走向,娱乐性强且隐私保障,基于云雀模型并与抖音打通。
由字节AI团队Flow开发(朱骏统筹,成员含齐俊元、陆游等,曾参与豆包项目)。2024年8-12月MAU分别为307万、334万、374万、458万、688万,环比增速17.4%-50.18%,呈加速上升趋势,12月位列国内AI产品榜第四,为前十中增速最高者。海外CharacterAI移动端MAU超2000万。
04-3、AI陪伴代表产品:EVE
EVE是主打情感化陪伴的虚拟女友产品,强调“超级对齐”与深度情感连接,区别于内容消费或角色扮演型AI。
融合3D角色模型、剧情系统与游戏机制,以内置LLM为核心,辅以外围插件与游戏化设计。采用Vibe和Echo双模型架构:Vibe负责即时情感响应,Echo积累互动轨迹。视觉上实现3D表情动作实时渲染,并构建长短期记忆系统,设128个记忆槽位(源于情侣访谈100种记忆点),支持关键信息提取与共同记忆调用。
04-4、美国市场代表产品:人工智能泰迪熊Poe
2024年8月,Skyrocket公司推出AI泰迪熊Poe(PoetheAIStoryBear),售价50美元。AI层依托微软Azure与GPT-4o生成定制故事,用户语音请求约30秒生成三分钟故事,亦可通过APP操作。
语音服务由ElevenLabs提供技术支持,赋予Poe上下文感知的情感语调与拟人化说话方式。
05 下游应用场景
05-1、老年场景
老年陪伴是表情陪伴机器人重要应用方向。2030年全球60岁以上人口将达11.5亿,2050年预计达21亿。此类机器人可提供对话互动,并在高危场景替代人工。
日本三大社交机器人表现突出:Pepper可互动、唱歌跳舞、识别人类情绪;索尼Aibo机器狗具备22处可动关节,支持面部识别与个性化性格养成;Paro仿海豹机器人触感柔软,能轻动回应拥抱,已在医疗机构验证可缓解焦虑。
05-2、青年人需求
AI玩具市场增长凸显青年情感需求。软件类产品如Character.AI(月活超2亿)、Heeyo满足手机端陪伴需求,但缺乏物理接触。AI玩偶与仿真宠物填补此空白,直接面向孤独年轻群体。
05-3、医疗需求
表情陪伴机器人可用于自闭症儿童治疗,缓解专业师资短缺。美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每59名儿童中有1名患自闭症,需早期干预。
自闭症儿童对机器人排斥较低。研究在日、塞两国对35名3-13岁儿童进行35分钟测试:机器人通过眼神、音调、动作表达情绪,捕捉儿童表情、动作、声音,并结合手腕监测器获取体温、心率数据,利用深度学习判断情绪与参与度,动态调整互动策略,验证其治疗有效性。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