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旬,小米与格力高管就线上空调市场第二名展开争议,反映出家电行业格局的深刻变化。长期以来,空调市场由美的、格力、海尔构成铁三角,但小米凭借线上优势正逐步打破这一局面。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4年中国内地空调销售额达3730亿元,占家电总销售额的40.6%,空调业务对企业营收、盈利及品牌竞争力至关重要。小米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其科技家电收入同比增长66%,空调出货量超540万台,增速达60%。集团总裁卢伟冰明确五年战略目标:2030年进入大家电头部品牌,空调业务做到中国市场前二。
相比之下,格力核心业务出现下滑。2025年第二季度,格力营收与净利润分别下降12%和10%,占主营收入近八成的消费电器业务(以空调为主)同比下降5%,成为主要拖累因素。市场结构变化与线上渠道弱势是关键原因。
一方面,家用空调市场中低端机型销售占比上升,2025年二季度线上2100元以下低端机销量占比首次超过50%,价格战加剧。格力产品定位中高端,在低端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另一方面,中央空调市场疲软,2025年上半年内销额同比下滑10.1%,进一步影响格力业绩。
尽管全渠道市场份额排名未变,奥维云网与GfK中怡康数据显示,2025年7月市场前三仍为美的、格力、海尔,且在线下渠道格力对小米保持绝对优势,但线上已成为必争之地。GfK中怡康测算显示,自2022年起线上销售额占比稳定在五成以上,2025年1月至5月接近六成,而小米的强势主要集中在线上。
更为严峻的是,格力与老对手美的、海尔的差距日益明显。2025年上半年,美的、海尔、格力营收分别为2523亿元、1565亿元、973亿元,同比增速为16%、10%、-2.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0亿元、120亿元、144亿元,增速分别为25%、16%、2%。美的营收规模约为格力的2.5倍,增长速度与盈利能力均显著领先。
多元化布局方面,美的B端业务发展迅速,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收入达645亿元,占总营收比重提升至26%;C端通过全品类矩阵构建壁垒,冰箱、洗衣机、小家电市占率均居行业前三。海尔家电业务占总营收约60%,冰箱、洗衣机销售额连续十余年全球第一,形成稳定支撑。
而格力多元化进展缓慢。尽管董明珠多次表示要降低空调依赖,2022年称“格力被空调困住了”,但2024年将空调与生活电器合并为“消费电器”板块后,该板块收入占比仍高达78.54%,较2023年的74%未见明显下降,空调主导地位依旧。
全球化布局亦存在显著差距。2025年上半年,美的、海尔、格力海外收入分别为1072亿元、791亿元、163亿元,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42.5%、50.5%、10.2%。
格力并非无转型尝试。2015年推出格力手机,未能打开市场;2016年进军新能源汽车,2021年收购格力钛,拓展锂离子电池与商用新能源车领域,但相关业务仍未成为营收主力。董明珠曾提出空调业务占比应控制在50%以内,但至今未能实现。
近年来,格力转向更务实策略。2025年上半年,工业制品及绿色能源板块收入95.91亿元,同比增长17.13%;智能装备板块收入3.14亿元,同比增长20.9%,但合计占比不足11%。同时加速布局“董明珠健康家”门店,截至2025年8月落地970余家,通过真实家居场景展示全品类产品,主打“空气-水质-膳食”解决方案。渠道推出三个月内,冰洗业务销量增长24%,净水系列增长超40%,但整体营收贡献仍不足5%。
在美的、海尔已完成多元化并拓展全球市场的背景下,格力仍在追赶。尽管其意识到增长瓶颈并积极尝试跨界,但在新兴市场中难以快速定位与调整战略,导致多次探索未能取得突破性成果。目前,格力仍因线上市场份额问题与小米发生公开争执,凸显其转型之困。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