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John Clarke、Michel H. Devoret和John M. Martinis,以表彰他们在电路中发现宏观量子力学隧穿效应和能量量子化现象。
John Clarke的研究集中于超导性和超导电子学,尤其在低温物理领域贡献突出。他发明并改进了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该装置作为高灵敏度磁通量-电压转换器,广泛应用于凝聚态物理、地球物理学、医学物理等多个领域,被称为“磁学领域的游标卡尺”。
Clarke1942年出生于英国剑桥,先后获得剑桥大学基督学院与达尔文学院的物理学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并于2003年获剑桥大学理学博士学位。自1969年起任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曾获弗里茨·伦敦奖、美国物理学会约瑟夫·F·基思利奖、英国*学会休斯奖章等荣誉,并于2021年与他人共同获得“墨子量子奖”。
Michel H. Devoret是凝聚态物理与量子信息交叉领域的先驱,被誉为“量子电子学(Quantronics)”奠基人之一。其研究聚焦介观尺度下电子系统的量子行为,揭示了宏观电流与电压的量子叠加与隧穿特性,为超导量子电路的发展奠定基础。
Devoret曾在法国高等师范学院与耶鲁大学任职,是超导量子比特技术的重要开拓者。他曾获美国国家科学院康斯托克物理学奖(2024)、墨子量子奖(2022)、Olli V. Lounasmaa纪念奖(2016)以及菲列兹·伦敦纪念奖(2014)等多项国际奖项,并于2003年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07年当选法国科学院院士。
John M. Martinis1980年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学士学位,并在该校完成博士研究。其博士期间关于约瑟夫森结中相位差量子行为的研究,首次证明宏观电路可呈现量子隧穿与能级离散化,成为此次获奖的核心成果。
Martinis曾在法国萨克雷原子能委员会和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从事博士后研究,开发了基于超导转变边缘传感器(TES)的微量热计技术,推动高精度X射线探测发展。自2002年起,他致力于基于约瑟夫森结的量子比特研究。
2004年,Martinis加入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担任Worster教席教授。2014年,他带领团队加入Google Quantum AI Lab,主导超导量子计算机研发。2019年10月23日,其团队在《Nature》发表论文《Quantum supremacy using a programmable superconducting processor》,利用53量子比特处理器实现“量子霸权”,标志着量子计算的重大突破。
2020年,Martinis离开谷歌,2021年加入澳大利亚初创企业Silicon Quantum Computing。2022年,他联合创立Qolab并任CTO,主张半导体产业对大规模制造高质量量子比特的关键作用。他曾获约翰·斯图尔特·贝尔奖(2021)等多项重要奖项。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