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飞科技赴港IPO:业绩高增背后的业务单一与研发下滑隐忧

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作为国内较早布局农业无人机的企业之一,公司以“机器人代人”为理念,形成从无人机到农业物联网的完整产品线。2024年公司营收达10.65亿元,同比增长73.4%,净利润7041万元,首次实现扭亏为盈。

然而,在业绩快速增长的同时,公司暴露出业务结构单一、研发费用率下滑、经营现金流波动及股东IPO前转让股份等多重隐忧。根据招股书数据,2024年极飞科技全球农业无人机市场份额为17.1%,位居全球第二,业务覆盖近60个国家和地区。

收入结构方面,2024年农业无人机业务收入占比高达87.8%,农机自驾仪占3.2%,无人车占0.1%,智能农场物联网系统占1%。尽管公司提出“农业数字化生态”布局,但实际收入仍高度依赖无人机硬件销售,其他产品尚处起步阶段。若行业竞争加剧或农机补贴政策调整,增长可持续性将面临挑战。

研发方面,公司研发费用率从2022年的32.1%下降至2024年的14.9%,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降至约10%。尽管研发人员占比仍达38.5%,但投入强度持续减弱,可能影响长期技术竞争力。在高技术制造业中,研发削减虽短期利于利润表现,但存在削弱创新动能的风险。

财务数据显示,2023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6637万元,2024年回升至6514万元,但低于同期净利润。2025年上半年再次转负,显示回款能力不稳定。截至2025年上半年,流动负债达5.76亿元,应收账款占营收比例接近42%,存货增速超过营收增速。

此外,海外市场渠道扩张导致回款周期延长,经营节奏对销售依赖较高。一旦下游需求延迟或补贴退坡,资金链压力可能加剧。招股书还披露,联合创始人龚槚钦在IPO前以500万元转让0.11%股份,虽比例较小,但仍被市场解读为部分创始成员对估值或上市节奏持谨慎态度。

极飞科技的上市标志着中国农业智能装备企业进入资本化阶段,既体现本土无人机商业化进展,也反映成长型制造企业在产品多元化、研发投入、现金流管理与公司治理方面的共性难题。资本市场将重点关注其能否在高增长与经营稳健之间建立可持续平衡。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