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小鹏调整智驾负责人 加码世界模型研发

2025年,智能驾驶成为各大车企竞争的关键领域。临近年尾,蔚来与小鹏几乎同时对其智能驾驶业务核心负责人进行更换。

蔚来人工智能平台负责人白宇利、世界模型负责人马宁宁近期离职,智驾产品负责人黄鑫亦已离任。为适应AI大模型研发流程,蔚来智驾团队完成一年内第三次组织调整。小鹏汽车方面,10月10日发布内部信宣布李力耘不再担任自动驾驶中心负责人,由世界基座模型负责人刘先明接任。

此前,理想汽车自动驾驶研发负责人郎咸朋宣布将智驾团队拆分为11个二级部门,以推进AI大模型研发。吉利则整合内部多个智驾团队,并引入千里科技作为核心供应商。同时,多家车企选择与华为智驾合作。

在华为智驾技术持续进阶背景下,其ADS 4.0系统已升级至WEWA架构,支持高速L3商用。华为正探索“HI PLUS”合作模式,向车企开放数据与算法主权。启境、尚界等品牌相继推出,东风、上汽、广汽等车企深化与华为合作。

蔚来称组织调整是为冲刺“世界模型2.0”。其NWM模型可在100毫秒内推演216种轨迹,基于3秒视频生成120秒想象视频。小鹏披露正在研发720亿参数的“世界基座模型”,通过云端蒸馏部署至车端,并拓展至AI机器人、飞行汽车等领域。

小鹏AI团队已投入该模型研发逾一年,重构物理AI方法论,使用国内最大规模训练数据。何小鹏表示2025年是物理世界基座大模型全面应用起点,将加速向L3/L4迈进。

尽管路径不同,蔚来NWM、小鹏世界基座模型与华为WEWA均指向高阶自动驾驶核心——世界模型。该技术被视为实现L3以上自动驾驶不可或缺的基石,赋予系统理解、预测与决策能力。

华为通过GOD 2.0网络和道路拓扑推理网络实现“世界模型”功能,强调工程整合能力。而蔚来与小鹏聚焦自研体系,致力于构建独立技术生态。

随着智能化进入下半场,智驾技术面临从原型到规模化落地的挑战。领导层更替反映车企对“技术+商业化”复合能力的需求提升。刘先明需平衡前沿研发与成本控制,推动技术转化为可付费功能。

小鹏与大众合作使其智驾技术实现对外输出,形成“发电站”式商业模式,缓解财务压力。能否持续构建技术变现闭环,成为自研路线存续的关键。

当前智驾竞争已从单一技术比拼转向工程化、成本控制与用户体验的综合较量。车企必须在实验室创新与市场交付之间找到平衡。留给自研派证明自身的时间窗口正在收窄,用户的选择将成为最终评判标准。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