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款四通道单光子探测器在合肥量产

全球首款四通道超低噪声半导体单光子探测器于10月10日在合肥实现量产,由安徽省量子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布。

该设备被形容为具备超凡视力的“眼睛”,可精准捕捉单个光子,是量子密钥分发、荧光寿命成像、激光雷达等系统的核心组件。

产品在探测效率、暗噪声水平、集成度等关键指标上刷新世界纪录,最低工作温度达-120℃,在20%探测效率下暗噪声降至约100Hz,较此前降低90%。

研发团队基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的技术许可,攻克了热声制冷机小型化、制冷器密封可靠性及通道间串扰抑制等难题。

国盾量子作为研发单位之一,实现了四通道深度制冷架构,设备体积仅为国际同类单通道产品的1/9,最大探测效率由25%提升至35%。

高集成设计使单台设备即可完成以往多台装置协同才能实现的复杂探测任务,突破了传统设备体积大、功耗高、通道一致性差的局限。

安徽省量子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唐世彪表示,新产品在性能、集成度和工程实用性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推动我国量子信息核心器件自主可控。

目前该探测器已服务于国内顶尖科研单位,具备批量生产与交付能力。

国盾量子计划沿小型化、芯片化、集成化路径推进产品在星地一体量子通信网络、高精度激光雷达和深空探测中的规模化应用。

另据新华社消息,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于10月7日授予约翰·克拉克、米歇尔·H·德沃雷和约翰·M·马蒂尼斯,表彰其在电路中实现宏观量子力学隧穿效应与能量量子化的贡献。

三名获奖者将平分1100万瑞典克朗奖金,此次授奖正值量子力学诞生100周年。

诺贝尔物理学委员会主席奥勒·埃里克松称,量子力学持续带来技术突破,为数字技术提供基础,相关成果为量子密码学、量子计算机和量子传感器发展开辟路径。

这是三年内诺贝尔物理学奖第二次授予量子力学领域,2022年奖项曾颁给阿兰·阿斯佩、约翰·弗朗西斯·克劳泽和安东·塞林格,以表彰其在量子纠缠与贝尔不等式方面的研究。

业内专家指出,宏观量子效应与能量量子化为超导量子计算奠定基础,诺奖认可将促进基础科学向应用转化。

资本市场方面,10月9日量子科技概念股活跃,国盾量子盘中涨幅达17.91%,永鼎股份、中兴通讯涨停;10月10日永鼎股份、迪普科技、中兴通讯继续领涨。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